首页 > 财富 > 正文
泪目!听听这些“最美逆行者”述说那段“战疫”的日子
09-10 20:31:43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商报

9月10日,重庆市科技界学习贯彻全国抗击新冠军九肺炎疫情表彰大会精神座谈会上,全国抗疫工作先进个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主任医师郭述良,全国抗疫工作先进个人、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院长、主任医师赖晓东,基层科协“三长”代表、沙坪坝区中医院院长罗华等回顾了那段“战疫”的日子。

QQ图片20200910203259.jpg

郭述良:难以复制的中国抗疫模式

作为专家组的组长,郭述良先后在黔江救治中心、万州救治中心,然后又到非洲参加抗疫工作。

“全世界国际流行病主席说中国这种抗疫模式在全世界都很难复制,因为有这样一个坚强的党的领导,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对此我感同身受。” 郭述良说,我们国家能这么快的把疫情控制下来,1个月就稳定下来,3个月以后武汉完全清零,正是基于此。对于“新冠”患者,我们国家是应收尽收,应治救治,还专门修建了方舱医院。例如,在万州,有一个感染“新冠”的病人,同时有内风湿关节炎等慢性疾病,医疗花费60余万元,都是由国家为他支付。再比如,一位病人急需血小板,输血达到7000毫升,因为找不到,市长亲自打电话联系。

这在其他国家是难以想象的。我们在非洲的时候发现,大部分病人没有得到收治,检测力也非常低下,每天检测不超过600人。在苏丹,绝大部分人都不戴口罩。不是因为观念问题,而是跟国家经济基础有非常大关系。众所周知,苏丹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每天医务人员的收入是200元到700元人民币,一般医生只有200元人民币/月。而一个口罩的价格大概要占要四分之一。医生尚且如此,更不用提普通民众。

赖晓东:一个病区44天零死亡

2月2日,45岁生日那天,赖晓东抵达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医疗制度建起来了,临时传染病区建起来了,呼吸机有了氧气又不足……从无到有,这个过程相当艰难。“我们这个病区特点就是重症多,收治了100多名重症病人。” 赖晓东说,我们这支医疗队伍里最大的56岁,年龄最小23岁,93%都是90后。早期通道很少,他们在病区待6个小时,出病区要花3个小时。起初,口罩都是五花八门,什么牌子都有,在武汉的47天中,我用过了28种牌子的洗手液,戴过36种牌子的口罩。 北方人个子大,甚至发生过在病区时,口罩掉落的情况。但他们依然义无反顾,非常认真地对待每一个病人。

赖晓东说,他记得非常清楚,国家卫健委的麻主任来开调研会,只干一件事,死亡病例讨论会,每天就问“今天有多少人病亡,明天预计有多少人病亡,有没有病人需要插管?”“这是我人生第一次。” 赖晓东说,2月12日,武汉死亡病例达到最高峰,死了216人。但在那之后,我们重庆病区实现了44天零死亡。

“这得益于全国人民的支持和重庆大后方的支持。” 赖晓东说,口罩、防护服不够,只管给重庆大后方讲,前方治疗遇到困难,重庆医科大学附二院与我们进行远程会诊联系。

此外,赖晓东回忆,有一个病人95岁了,是一个抗战老兵,到了生病的最后关头,他向我们敬军礼。老兵说,“不要在我身上再浪费资源,我现在不是不能活,是我已经差不多了,不能再浪费资源。这些东西留给更多需要救治的人。” 

“这件事激励我们要去救更多人,通过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救更多人。” 赖晓东说,最后我们治愈的病例中,90岁以上的老人有12个,80岁到90岁期间的老人有3个。

罗华:平均几天就更新指南 4天大型设备全部到位

作为重庆市唯一一家设为定点医院的中医院,整个抗疫过程是巨大的考验?

罗华说,以前没有传染科,医院第一时间腾空了一整层病房,重金请人打造了隔离救治中心。同时,通过视频等方式,减少医生与患者的直接接触。

为了建立呼吸病的防御规范流程,平均几天就更新指南;为了解决人手问题,我们将科室进行合并,除了护理检查外,还自己承担保安、食堂等工作;我们还仅用4天布置好了治疗所需的大型装备,所有的装备都围绕患者做,以保障患者的安全。

现如今,我们日检测能力达到几百人,发热门诊进行了彻底的改造,有了PCR实验室,同时同时我们把临时改造的隔离病区建成了1000平方米的固定病区,以应对秋冬季可能出现反弹的情况。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严薇 实习生 宋沁泽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