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消息,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调升179个基点,报6.3498。本周以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已连续两日上调,累计调升240个基点,创2018年5月15日以来新高。
受访的分析人士认为,人民币汇率易贬难升,汇率拐点正在形成。也有观点认为,双向波动是大势所在。
观点1:短期强势格局难撼?
自11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美元指数之间的背离逐渐引起市场关注,并引发政策面的风险提示。11月18日,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在第八次工作会议上少见地提出“偏离程度与纠偏力量成正比”,这被市场解读为暗含人民币升值已偏离中枢之意。
然而,人民币汇率升势依旧。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从11月19日至12月3日上涨幅度达0.82%,同期美元指数升幅仅0.1%左右。
支撑人民币汇率独立走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有鑫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11月以来,在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预期下,美元指数快速走高,但同期人民币走势保持稳定,甚至略有升值,这主要缘于以下几方面因素:一是在海外供应链产业链瓶颈不断深化背景下,中国出口订单持续增加,贸易顺差和外汇收入保持在高位,有力地支撑了人民币汇率。二是自去年以来,人民币的投资和避险属性就不断凸显,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加大,外资不断增持人民币债券和股票资产,特别是海外新型变异毒株的出现,使得市场避险情绪升温,人民币受到更多青睐。三是海外通胀高企,而我国通胀保持在较低水平,从购买力平价角度看,也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人民币。
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还对记者表示,推动人民币汇率逆势走强有两方面因素值得关注,一是近期人民币兑美元的即期交易量显著放大,交易情绪助推汇率走强。二是由于贸易顺差走阔,同时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顺差同步走高,企业结汇意愿提升导致银行代客结汇需求走强。
观点2:汇率拐点正形成?
在人民币汇率走强的同时,推动汇率贬值回调的动因也在积蓄。在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看来,人民币汇率的大拐点正在形成。
“疫情后人民币汇率持续走强的行情可能正在接近尾声,明年人民币汇率易贬难升。”张瑜称。
据张瑜解释,当前人民币汇率需要重点关注三方面的贬值风险:一是明年初新的5万美元境内居民便利化换汇额度刷新生成,从历史规律看,这会对人民币汇率造成一定的季节性贬值压力。二是美联储态度逐渐转“鹰”,货币政策收紧周期将开启,联邦基金期货已在定价2022年7月首次加息;同时,中美经济增速之差在收窄,明年中美实际GDP增速差或将收窄至1989年以来最小。在历史上三轮中美经济、货币背离期,人民币都趋向于贬值。三是资本流入对2022年人民币汇率的支撑也在走弱,随着美联储进入紧缩周期,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体有资本外流、资产价格下跌的风险。
观点3:双向波动是大势所在?
虽然总体来看,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所上行,但是拉长期限来看,仍是双向波动格局。“双向波动是人民币汇率的大势所在,单向升值或贬值都是不可持续的。”中信证券首席FICC分析师明明表示。
从人民币汇率后续短期走势来看,明明认为,出口的亮眼表现叠加年底较强的结汇意愿,为人民币需求提供支撑。一方面,结汇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年底往往是结汇高峰。考虑到明年春节的时间,今年的结汇高峰可能有所提前,为人民币带来需求。另一方面,近几个月出口始终保持较高的景气度,后续来看欧美外需强劲等因素将继续支撑我国中间品和消费品出口,持续的顺差也为人民币币值提供支撑。
当然,后续也存在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的阶段性因素。“全球疫情对于各国经济的扰动也将影响汇率走势。Delta和Omicron仍然在全球范围内扩散,疫苗不均衡问题也使得各国的抗疫能力差距巨大。若海外疫情反复,中国的‘动态清零’政策将使得我国经济较发展中国家仍有优势,并提升包括股票、债券在内的人民币资产吸引力,从而利好人民币汇率。”明明表示。
我国也有能力、有底气为外汇市场平稳运行、人民币汇率平稳走势提供支撑。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王春英在11月19日表示,“我国经济保持稳定恢复态势,发展韧性持续显现,国际收支延续基本平衡格局,将继续为外汇市场平稳运行提供支撑”。
央行在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针对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思路提出,深化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强预期管理,完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引导市场主体坚持“风险中性”理念,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上游新闻综合自证券时报、证券日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