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江山易,守江山难。清朝能夺取天下,多少也有几分意外的成分:明末党争,天灾不断,崇祯不谙帝王之道,李自成入主北京后,又军纪涣散,上庸下乱,以致于镇守在山海关的前明大将吴三桂降清“借兵”。一念之间,天下大势变。
但清朝统治者毕竟是从关外而来,想要统治这么大的一片土地,肯定要做一些改变,其他的很多改变,在林林总总的文章中皆有描述,今天要说的满清入关后的一项改变就是裁撤省份。
元朝入主中原后,就曾对唐宋以来的行政区划进行过调整,例如将汉中从蜀地划出,归入陕西,因为原来蜀地拥有汉中,易据险自守,且不易攻破,把汉中从蜀地划出后,就等于在蜀地的北面打开了一个缺口,易于统治蜀地。清朝裁撤省份与元朝一样,同样是为了易于管辖统治。
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清兵南下,占领江南。他们做的头一条事,就是在江南屯聚重兵,并将顺天府(南京)的名字改为江宁府。江南富庶,当地反抗的声浪又高,若是一不经意,很可能攻下的城池会再次落入别人手中,清朝想要一统天下的梦想,就会破灭。除了屯兵、改名,更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弱化江南的实力。
自南北朝以后尤其是唐朝以后,中国南方开始逐渐得到发展。宋、明时期,南方富裕的程度超过了作为传统发达地区、号称“中原”的北方。在南方广袤的土地上,江南又更为特别。明朝建国时,明太祖曾定都南京(应天)。为了保证南京的实力,朱元璋把南京周围的大片土地都划归南京直接管辖,称为南直隶(省)。
明朝的南直隶管辖的地区,原本就富裕,且交通发达,物质充足,适合商贸,又因为跟南京的特殊关系,更是成为了全国最富庶的地区。但在才深入前明南方地区并对其进行统治的满清统治者看来,南直隶的这种富裕、发达、繁荣,并不是继承了一份好家业,而是继承了一枚“炸弹”。
当时南直隶这片地区,面积大概相当于今天的江苏、安徽、上海这三个省市。这么大的土地,又这么富裕,如果管辖这片土地的封疆大吏想要造反或者跟他人有勾结,那对满清而言,无疑是一部灾难片。而且,如果有人在这片土地上造反,肯定会有大批民众支持,因为自满清入关以后,江南一带的人都怀念明朝,真要到了有人鼓动造反那一天,可能就不是藩镇割据的问题了,而是江山不保。
在顺治年间,南直隶先是被“弱化”成了江南省,不再以“直隶”之名示人,对行政区划进行了一些微调。到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江南省又被分为江苏(当时的江苏包括今天的上海)、安徽二省。
除了江南地区,湖广地区也在清朝的打击削弱范围内。很长一段时间内,李自成的残部和南明政权,都曾在这一带抗清。湖广地区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在于,这一带有长江水系为支撑,茫茫大山作掩护。
南明最后一支抗清军队“夔(kuí)东十三家”,就是长期在这一带活动。而且,湖广地区位于中国的中心腹地位置,可以使几个省份互相连接起来,此外,这一带比江南距离北京更远,一旦有变,满清恐怕难以应对。
从行政区划来讲,明朝时,湖广地区以武昌为中心,设置了湖广省,直接归中央朝廷管辖,地位特殊。清朝入关后,同样在这里驻扎重兵。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清朝将湖广省一分为二,以北部为湖北省,治所在武昌府(今武汉),以南部为湖南省,治所在长沙府(今长沙)。而为了更好地管辖,又在上面设立一个湖广总督,方便军事上的协调。
裁撤过于庞大的省份,将它们分为不同的小省份,只是清朝为了维护自己统治的一种手段而已,还谈不上现代管理学意义上的“精细化管理”,也与百姓的生存关系不大。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频道选发时有删节、修改)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号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联系邮箱:syh@cqc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