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四十:不该被定义
曾俐
电影《女人,四十》中有个令我至今难忘的镜头。萧芳芳饰演的阿娥站在鱼摊前,等一条鱼断气——因为死鱼和活鱼价格不同。
不知何时起,世俗眼光总爱这样定义他们眼中优秀的,年过四十的女性:节俭、顾家、顺从、温良······
我曾以为我的人生轨迹也会像这样。当子女长大,结束孩子的陪读,我按部就班的生活仿佛停在了原地:我是贤妻,是良母。但我的标签上没有“我”的痕迹。那是2014年,我决定从头去寻找、重新去安排自己的生活。
把保险行业作为一个44岁女性的职场起点,这个决定在当初是艰难的。我明白,这一行业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鱼龙混杂,很多人甚至把“卖保险”当做上班之外的最后退路。
而很多消费者正因为这种现实,往往对买保险“敬而远之”,致使真正专业的保险代理人往往容易遭遇“劣币驱逐良币”之困。
作为一名“新人”,我职场第一步就从攻克保险的“专业化”开始。大量熟读理解保险条例,那时,我甚至吃饭都会抱着本保险专业书啃。公司十三个月的晋升计划,我八个月完成考核,实现晋升。
年轻的同事们遇到问题,爱喊“曾姐”。在他们眼中,我性格利落,办事风风火火,有着超越这个年龄的拼搏劲。从事保险行业8年,我成为了中国人民人寿个险部门经理。不吝啬传授后辈经验,我带的徒弟哪怕离职,过年过节都不忘来拜访。他告诉我说,曾姐,你当初就像我自己的妈妈一样,教会我很多。
听到这句感谢,我感慨万分又五味杂陈。过去的我,只是一个孩子的母亲;我从未想过,鼓起勇气以更主动的方式选择自己的人生之后,会得到一条更宽阔、更有意义的人生道路。
同时,老被“点名”要求服务,对客户而言,曾姐又是另一种值得信赖的存在——依照工作经验,我曾劝说一位客户购买医疗保险。很巧的是,才买了31天,对方就查出了肺癌。
这位客户的女儿当时正要去法国留学。她告诉我,还好保险报销负担了大部分开支。否则女儿和这个家庭的未来不堪设想。
那个瞬间我才意识到,或许很多人眼中不那么“高大上”的工作同样充满意义。着手的理赔事宜繁琐又复杂,工作期间,在不违反条例规章的情况下,我主动为客户争取应得的保障;也不乏碰见故意制造的虚假赔案,面对诱惑不动摇,面对威胁不妥协,为公司尽责。
今年我已52岁。我不乏底气,说出那句,“50岁的女性依然可以精明能干,依然可以内外兼顾。”柴米油盐是一种温馨的选择,相较之下,我愿拼尽全力去探索一条能享受更多掌声、能收获更多个人成就感的路。
在看似非左即右的选择中,我固执地把“不与他人比较,只与自己比较”列为信条,然后把每一天都过好。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分公司)
版面欣赏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