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舆论场 > 正文
今日评论速览 | APP总让你拉人头 戳破网络传销新马甲
04-12 10:48:40 来源:上游新闻

4月12日国内主流媒体观点聚合:

APP总让你拉人头 戳破网络传销新马甲

看新闻可以赚现金,刷视频可以拿红包,甚至走路跑步也可以赚钱……据说只需要一部手机,下载某些App就行。赚钱这件事,已经变得这么容易了吗?那些看似轻轻松松的高额回报,实际上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去拉人头。这种鼓励用户拉人头,发展下线的模式,已经涉嫌触碰传销红线。不管传销如何变换花样,权威人士称,只要具备交纳入门费、拉人头发展下线、承诺获取高额利益三个特点,大概率就涉嫌传销。什么红包、返利、提现等名目繁多,不过是新型传销穿在身上的马甲。

这种打传销擦边球的行为,具有很大的迷惑性,监管也是难上加难。虽然近年来多地市场监管以涉嫌传销进行过多次查处,但有的在被处罚后改头换面,竟然以另外一款APP出现。钱江晚报评论认为,既然传销的手法更新了,监管的手段也要升级换代,相关职能部门要形成合力,加大查处与惩处力度。此外,监管部门或可形成黑名单制度,将涉传销的平台及其背后资本纳入,连根铲除,斩断违法者换个马甲,继续招摇撞骗的后路。

防短视频沉迷要回答“不刷手机做什么”

“现在手机上的短视频平台软件数不胜数,别说孩子了,大人有时候刷起来都没完。”4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未成年人刷屏上瘾问题应引起重视》的报道,称近九成受访中学生有使用短视频平台的习惯,近半数家长认为孩子或多或少沉迷于刷短视频。该现象引起了许多读者共鸣。

很多人将刷短视频成瘾归咎于个性化推送投用户所好、时长和功能设计符合注意力法则等因素,可短视频软件并不能强制人们长时间观看。抱怨刷短视频“浪费时间”而又放不下,自制力薄弱很可能是内心深处认为“浪费时间”没什么不好。只有回答好“不刷手机做什么”的问题,才有可能形成长效防沉迷机制。归根结底,值得担忧的不是短视频、网络游戏等娱乐方式本身。以发展的眼光看,短视频具有其他信息传播方式所不具备的优势,需要社会善加引导使其规范发展、扬长避短,电子游戏竞技更是已经成为专业运动赛事,得到越来越多人的理解。真正让人担忧的是成瘾。人类被自己创造出来的工具所控制,是莫大的悲哀。

南方日报评论认为,让个人生活丰富一些,多尝试不同的可能性,而不是囿于某一种消遣方式。从这个角度而言,成年人既需要给孩子更多陪伴、关怀,也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充实自己的人生。

“流调诈骗”频发!对骗子要一查到底

近期,全国多地又爆发新冠疫情。和病毒拼速度的关键一环,就是掌握感染者轨迹,排查密接人员,所以流调就显得尤为重要。但令人气愤的是,居然有骗子冒充流调人员进行电信诈骗。上个月,南京市公安局就通报了一起嫌疑人冒充当地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的案件,嫌疑人打来电话,以受害人身份证被冒用登记为由要求受害人向“安全账号”账户转账3万余元。

这些案例被曝光后,不少人对真正的流调电话也开始报之以怀疑。所以,包括北京在内多地拿出了为流调电话加上电子标签的新办法来应对这个局面。北京市疾控中心表示,电子标签在来电时可能有两种显示:其一只显示“北京流调”,其二弹窗显示“您好!北京疾控中心流调队员向您致电,请您放心接听,您所提供的内容,对首都疫情防控至关重要,非常感谢!”市民看到带这两种标签的电话就可以放心大胆地接听,同时也帮每个具体的流调工作人员节省了“验明正身”的时间和精力。

北京晚报评论认为,疫情给社会带来了很多挑战,有些问题出乎想象,但只要集思广益,讲科学、讲道理,从实事求是的角度出发,那么就能拿出好的办法来应对。此外,警方和电信部门要加大打击力度,对骗子也要“流调”,顺藤摸瓜,切断诈骗链条,不让诈骗误了流调的大事。

不刁难、不拒绝,让“解除医学观察者”顺利回家

据《人民日报》报道,上海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截至4月9日,上海此轮疫情已有出院患者和解除医学观察人员1.1万余人,同时强调对于这些人员,属地必须做好对接,配合做好居家健康监测。面对1.1万余名解除医学观察者回到社区的现实,有关方面在发布这条信息时,还进行了语重心长的提醒,尤其提到任何社区不准以任何理由“进行刁难”。

畅通相关群体的回归社区之路,一方面,要倡导大家了解科学、相信科学,不要对解除医学观察者有所歧视和区别对待;另一方面,要做好相关的宣传解释和科普工作,让有关信息更公开透明,给公众吃下定心丸。进一步说,比回归社区更难的可能是回归社会,诸如疫情中一些用人单位拒绝康复者回归岗位的情况,是我们不愿看到的。这不仅是对科学的不尊重,更是对康复者的拒绝和伤害。工人日报评论认为,有关部门要未雨绸缪,积极维护回归社区的康复者和解除医学观察者的基本权益,尽力为他们顺利回归社区、回归社会提供帮助、扫清障碍。面对病毒,人与人之间应多些相互理解、包容和支撑,这也是我们早日战胜病毒的关键因素之一。

“天价殡葬费”,该治治了

近日,北京一家三甲医院太平间收取天价殡葬费的舆情引发热议。当前,殡葬行业里实际提供殡葬服务的,大多以市场主体的形式出现,表面上看殡葬服务是市场行为,买卖自愿。但实际上,大多数地方的殡葬业服务行业都是一种亦政亦商的半市场格局,本质上是一种行政垄断性质的授权经营。据知情人透露,一个三甲医院的太平间一年的承包经营权,经过层层转包,到实际运营的公司手中成本动辄数百万元,这些公司能不巧立名目收取逝者家属高额费用吗?

现实中,殡葬行业的行业生态与体制问题重重。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等相关部门都出台过殡葬服务指导价的规定,但在执行层面五花八门,一些执行政府指导价的服务项目供给严重不足,而号称市场化运作的殡葬服务价格却高得让人望而却步,且让人没有选择与比较的权利,这种格局是不正常的。光明网评论认为,治理“天价殡葬费”乱象,不能仅靠舆论监督来推一下动一下,殡葬领域的改革也不能再“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这项改革,要说难也不难,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只要破除殡葬服务行业的垄断性经营,让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其中,市场机制自然会倒逼经营者提供更多元、更高效、更优质的服务,而那些巧立名目漫天要价的公司也不用监管部门去查处,就会被市场自然淘汰。

上游新闻评论编译部综合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精选
  • 重庆
  • 调查
  • 财富
  • 评论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