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中通客车(000957.SZ)尾盘再度涨停,股价报15.02元,成交额20.74亿元,换手率24.44%。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中通客车自5月13日底部涨停启动以来,连续收获的13个涨停,阶段涨幅达246%。
中通客车回复深交所问询
面对不断飙升的股价,中通客车也在5月27日收到了深交所下发的关注函。深交所要求中通客车结合产量、收入金额、占比、在手订单等情况,说明核酸检测车有关业务规模及对业务发展及盈利能力的影响;列表分析2022年主要产品构成,包括但不限于主要产品、型号、产量、销量、对应营业收入及其占比等。同时,要求公司说明控股股东、实控人、董监高等相关人员是否存在涉嫌内幕交易的情形。同日,深交所发布一周市场交易监管动态,对涨幅异常的中通客车进行重点监控。
中通客车(000957)5月31日晚间回复深交所问询函称,公司1-4月份累计销售核酸检测车20台,收入6170.97万,该产品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5.39%;以销定产,无库存。截至5月30日核酸检测车在手订单18台,预计收入4578万元。核酸检测车业务不足以对公司业务发展及盈利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山东国投拟减持不超过1.9902%股份
随着股价暴涨,中通客车大股东减持计划也来了。
5月31日晚间,中通客车公告,股东山东国投拟自减持计划公告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中通客车股份不超过118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9902%。
核酸检测车引爆热点
从消息面来看,近期国家及各地方都在推出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包括国务院明确将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工信部将组织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以及深圳等多地发文鼓励汽车消费等。这也导致二级市场汽车板块整体上扬。但中通客车股价的爆发不仅与促销政策有关,还与新冠检测有所关联。
早在今年4月,有媒体发布了一篇名为“中通客车核酸检测车强势出击筑牢疫情防控屏障”的文章。该文章指出,采用中通核酸检测车进行检测,核酸报告出具时间可至少提前2小时,单日样本检测量可达到5万人次,按照10混1的比例,最高可达8.4万人次。不过,这篇文章当时并没有在资本市场掀起大浪。
此后,在5月6日,中通客车称,在五一期间,公司一次性交付了18辆核酸检测车,助力全国疫情防控。5月9日,中通客车在深交所互动易回复中表示,中通客车目前销售的核酸检测车分别为12米和13米,全部达到了P2+生物安全实验室标准,配备了医疗专用空气调节系统,配备高效新风过滤系统、医疗给排水系统、全自动PCR分析系统、5G信号传输等,具备随采、随检、随上报的功能。可满足日单检测3500至10000管,最高可日检10万人,混检最快2个小时出据检测报告。并且,在之后的投资者问答中,中通客车也延续了前述口径。
据了解,截至目前,中通客车的核酸检测车参与到了上海、河北、吉林、广西、山东等多地疫情防控工作中,也得到了各地疾控中心、医院等单位的好评。或许是受此影响,自5月13日起,中通客车股价开启上涨模式。
面对不断飙升的股价,中通客车也在5月27日收到了深交所下发的关注函。
净利润连降五年
与不断上涨的股价相比,中通客车在业绩方面则并不如意。
资料显示,中通客车成立于1994年,主要以生产客车为主,兼顾零部件产品的开发、制造和销售。旗下客车产品涵盖从5米到18米不同系列各种档次,用途主要为公路、公交、旅游、团体、校车等细分市场。
在上市后,中通客车一直保持营收和利润双增长态势。2016年,中通客车实现营收92.57亿元,同比增长30.13%;净利润5.86亿元,同比增长46.72%,创下了上市后的最佳业绩。2017年,中通客车开始走上下坡路,并一直延续至今。数据显示,2017至2020年,中通客车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8.52亿元、60.79亿元、67.41亿元和44.08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5.18%、-22.58%、10.90%和-34.62%;净利润分别为1.91亿元、3657.13万元、3307.19万元和2352.3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7.36%、-80.87%、-9.57%和-28.87%。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和2020年,公司实现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7947.45万元和-2.2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77.15%和-186.17%。这意味着,中通客车已经连续两年大幅亏损。
2021年,受疫情因素影响,中通客车的盈利水平再次下降,净利润亏损2.20亿元,同比下滑1033.23%,创上市以来新低。对于亏损情况的解释,中通客车表示,主要是由于公交市场乏力、以及海外主要客户需求量大幅萎缩,导致销售下滑。同时原材料涨价,国内行业竞争加剧,导致公司利润大幅下降。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在近五年里,中通客车的净利润都是处于下降态势。而在刚刚公布的一季度财报中,中通客车虽然净利润同比微增11.12%,但仍亏损3528.7万元。由于业绩表现不佳,近两年来,机构几乎未就中通客车发布研报,更未对其评出过“买入”评级。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