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看到……车来了!”“麻烦,让一下,让一下”“这个肉新鲜得很嘛,排骨炖汤也安逸啥”……在这样的人声鼎沸里看一场艺术展?没错,这是真的!从现在开始,大家走进位于渝中区较场口的石灰市菜市场,无论是买菜还是打卡各种美食,都不妨抬头注意一下你的头顶位置和部分菜摊对面的墙上,都有艺术家们的影像作品呈现。一场围绕菜市场日常的影像展,正在这里举行。
石灰市菜市场外立面也被装饰上了摊主的肖像照
这场展览名叫“真诚的日常”石灰市菜市影像展。在现场,5位艺术家一共为市民带来了68幅平面摄影作品和影像、声音装置各一套。在菜市场里看一场有关菜市场日常的艺术展,感觉真的有点不一样。
一场“隐身”的影像展
如果不是有专人导览,刚步入石灰市菜市场的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也有点懵:说好的展览,参展作品在哪里?从山城羊肉馆对面的大门进入,目光所及皆是一个菜市场的日常。“抬头看……”这时记者才发现,对着大门的通道上方,一张张大幅照片定格下了菜市场里摊主温情满满的笑容。
走到一个转角处,摊位空置让店招也变成了“留白”。刚好,艺术家们把空白的店招填上了本次展览的介绍。如果没有导览提醒,还真的不太容易注意到。
再往里走,“中华路胖妈抄手”和一家牛排摊位的隔壁被深色幕布围了起来,过往买菜的市民不时有人探头进去一看究竟。这其实是一个名叫《有点像拉威尔的晨》的影像作品,它对准的就是石灰市菜市场大家白天看不到的那一面。
影像作品《有点像拉威尔的晨》
顺着楼梯上楼,设有公平秤的楼梯转角处悬挂着3只耳机,这是本次展览唯一的一个声音装置作品。“微信收款11元”“微信收款3.8元”、切肉的声音、剁鱼的声音……艺术家宁佳伟与王一唯录下的是石灰市菜市场里最司空见惯的日常之声。
2楼更多是蔬菜摊位,茂茂、希音和宁佳伟三位艺术家,要么为蔬菜写起了诗,要么做梦“梦”起了人和蔬菜的对话。这些都直接变成了影像作品悬挂在了人来人往的菜摊上。
素材全都来自菜市场日常
“我们希望做的是一场‘无边界’的艺术展,把最前沿、先锋的当代艺术植入到最生活化的场域里。”21日上午,在石灰市菜市场里,本次“真诚的日常”石灰市菜市影像展发起人卢怡告诉记者,菜市场的烟火气已经无需多言,“在这里最多的就是卖菜的商贩和买菜的群众,他们去美术馆的机会很少,我们就搬了一座美术馆过来,把他们自己变成了这个‘美术馆’的参与者。”
2楼蔬菜摊上方悬挂的参展作品
与此同时,本次展览邀请来的艺术家也是多元的——有多次参加国际影展的四川美术学院新媒体系教师宁佳伟和正在四川美术学院新媒体系就读的学生艺术家王一唯,也有时尚博主、摄影师羊皮子,以及从男护士转行成为摄影师的茂茂,重庆土著希音等。
石灰市菜市场重装前的影像作品
比如茂茂就发现,除去日常的讨价还价,其实市场里的摊贩背后是一组组充满温情的小家庭——他们中有在菜摊上装点着浪漫玫瑰的小情侣,有结婚30年从没拍过结婚照的中年夫妻,还有常用板车拉着小孩儿玩耍的父亲。于是便有了茂茂镜头定格下的一张张摊贩和家人温馨互动的照片。
摄影师茂茂为摊贩拍摄的合影
而像宁佳伟和王一唯就敏感于石灰市菜市场里的声音。“特别的是,其实在凌晨时分,这个菜市场一楼是寂静无声的,但仅仅一层楼板之隔的2楼就是进货、理货带来的人声鼎沸。”为了录制这些声音,宁佳伟在石灰市菜市场里连续守了3个凌晨。他们希望通过《谁动了我的钱包》(主要收集的是各种付款码收钱后的声音)、《水面舰艇声》和《生命尽头的切割》三组声音装置作品,启发大家打开耳朵发现日常生活中声音世界的广大与遐想空间的无限。
正在体验感受声音装置作品的市民
还有一个不能不提的有趣细节是,把艺术展搬进菜市场绝不是说起来那么简单,特别的“规矩”有点多。“第一个挑战就是布展。”卢怡说,因为不能打扰到摊贩们正常做生意,往常在美术馆里一个小时完成的布展,在这次展览里变成了一天一夜。摊主觉得碍事,中断布展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同时,记者留意到部分挂在墙上的照片位置明显高过一个人的头,显然这是不符合美术馆的布展规矩的,“但在这个展览里只能这样,因为很多时候墙边会码上各种菜品,作品挂低了很快就会被挡住。”
据介绍,本次“真诚的日常”石灰市菜市影像展将一直持续到6月6日。近期要前往这里买菜、打卡美食的市民,不妨在买菜之余好好看看这个特别的展览。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文字/视频 裘晋奕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