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重庆特产传说(122)丨你知道吗?全国唯一的桃片糕“中华老字号” 不在合川在云阳
07-24 12:58:17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


王大汉经典款桃片糕

吃了这么多年合川桃片,你可知云阳桃片?

在云阳双江大桥西桥头,一家名为“前进食品”的桃片生产厂内,一块金色牌匾被人悉心保存。在每个云阳人心里,这块牌子意义非凡。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由国家商务部授予的“中华老字号”牌匾中,被明确认定的桃片糕类老字号,全国仅此一家——云阳“瑞兰斋”。

一种卷得拢的糯米糕

云阳桃片卷得拢

生活重庆主城的人,对云阳桃片的发家史、传承史了解甚少。可在云阳,桃片大王“王大汉”,算是人尽皆知。

实际上,他叫王隆贵,是云阳桃片“瑞兰斋”的第十四代传承人。因为身材高大,另被当地人称“大汉师傅”。

要想了解云阳桃片,当地政府人员称,那必须去一趟“王大汉”的厂,里面有的是答案。

遗憾的是,年届九旬的王老先生几年前去世了。好在他幺儿,作为瑞兰斋桃片糕传承人、王大汉桃片糕创始人的王茂,继承了他的心愿。

最经典的重庆桃片,莫属香甜味。而重庆人最常吃的桃片,多产于合川。其口感香甜化渣。

上周末,王茂向记者展示的云阳桃片,滋味有所不同。

——相对合川桃片,甜度显然低一些。

——嚼劲足,Q弹,像嚼口香糖。

——新鲜状态下,韧性强,卷成一团也不会断裂。

云阳桃片由上等糯米制成,也可称作糯米糕。选用的核桃配料,严格采购于陕西、城口一带。

王茂概括地说,云阳桃片纯手工制作,具有大致四点特征:白如玉、卷得拢、展得开、点得燃。

云阳桃片点得燃

点得燃怎么理解?王茂没说话,随意撕开一片演示。果真如此,火焰瞬起。他认为,其中一大妙处,取决于桃片的薄度。

“最早的切片师傅,个个身强力壮,但是手工切片一天最多切30来斤。”王茂说,早前的切片是一大技术考量。师傅们手持的大刀呈弧形,形似像斧头。其刀法娴熟,可把桃片切如纸张。

眼下,人工切片已被先进机器替代。不变的是,其机器参数设置均参照传统。

以师带徒的传承方式

王隆贵制作桃片糕老照片

1979年,王茂参加工作时,桃片糕近3块钱一斤,另需半斤粮票才能购买。

王隆贵曾告诉王茂,云阳桃片的传承方式质朴,通常为以师带徒,口传心授。王隆贵自己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1938年,王隆贵正值少年,二伯见他年纪虽小,个头却不小,便介绍他到专卖桃片糕的“瑞兰斋”当学徒。

云阳早期的糖果铺,多为前店后厂,自产自销。而“瑞兰斋”,是当时数家斋铺中最气派的一家,拥有独栋厂房,一楼是车间门市,二楼为仓库,三楼为员工宿舍,四楼是老板居所。另外还有多家铺面。

王茂听父亲谈起,解放前,云阳桃片是有钱人、达官贵人才会买的点心。

王隆贵的学徒生活,就是云阳“瑞兰斋”桃片糕的传承生活。王隆贵头年进厂当的是杂工,专给师傅打下手,跑腿。次年,好不容易成为淘米工,一淘就三年。接着,炒米学三年,揉糕再揉三年……好不容易干到青年,才正儿八经当上桃片师傅。

根据云阳商业志记载,1956年,云阳全行业公私合营,云阳以最大生产桃片糕的“瑞兰斋”及其他生产糖果、酿造的小斋铺近十家,组建成立云阳县国营食品厂。

作为“瑞兰斋”传承人之一,王隆贵被推选为该食品厂技术厂长。他还曾历任原万县地区糖果糕点质检员、技术评定员。

“食品厂成立后,桃片糕产量并不高,每天顶多四百来斤。通常被本地人当贵礼赠送。”王茂常跑到父亲的厂里耍,总能得到一把桃片糕的“边角余料”。这让他在同伴中成为了“孩子王”。

王茂说,1956年后,“瑞兰斋”桃片糕是以白纸包装,在包装上盖“瑞兰斋”章的形式在市面上卖。1978年,四川省云阳县食品厂注册“瑞兰斋”桃片糕商标。

云阳桃片的最佳代言

王茂的办公墙上挂了满屋的荣誉和父亲王隆贵的画像

可以说,云阳桃片改变了王隆贵一生。同样,也改变了王茂的一生。

云阳桃片在代代传承人的生活中,步步走向新的阶段。

1979年,王茂从云阳中学毕业后,被安排到县糖酒公司当门市营业员,后提拔为公司业务科当业务员。

王茂从小就有做生意的兴趣,在给公家做事的同时,萌生了创业心思。先是租水塘,用酒糟养鱼,赚了第一桶金,还把家乡柑橘运到东北区销售。改革开放之初,他尝到了当个体户的甜头。

1987年,王茂结婚了,妻子在县城针织厂上班。一年后,他在县城开了第一家大型服装店,生意红火。直至1991年春节,云阳当地有关部门召集了一次个体户大会,希望大家想办法多产业发展。

“会议结束后,一位领导找到王茂。说你父亲做了一辈子桃片糕,建议我开一家生产厂,把本土特产做起来。”王茂没想到,父亲欣然支持他的决定,并将“瑞兰斋”桃片糕制作技艺予以传承。

1991年6月,王茂在云阳老县城租了一个四合院,近五百多平方。他把父亲的雅号“王大汉”,注册为商标。

创业初期,生产桃片糕必须用陈年糯米粉。恰巧当地县供销社食品厂正面临关闭,几万斤陈年糯米粉压在仓库,王茂赶紧全部买回来。

在父亲指导下,很快,“王大汉”桃片糕上了市场。由于口感好,包装新颖,加之在电视台打广告,车站码头、县供销年社、日杂、土产公司均设有摊点。“王大汉”很快稳住了云阳糕点市场。

1994年,云阳县国营食品厂经营困难,王茂接手了该食品厂,从此“瑞兰斋”商标由王茂依法享有。以后,无论经历什么挫折,跟仿冒公司打官司也好,厂房居无定所也好。“瑞兰斋”、“王大汉”在岁月沉淀中,逐渐成为云阳桃片中的最佳代言。

云阳桃片起源于盛唐?

云阳桃片“瑞兰斋”被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

2011年,由国家商务部认定的第二批“中华老字号”中,云阳桃片“瑞兰斋”脱颖而出。这块金字牌子,如今被王茂悉心珍藏。

据说,能拿到这块牌子的品牌,不但要拥有代代传承的技艺,还是国内商业和手工业竞争中,多年沉淀下来的极品。

云阳商业志中记录的《云阳牌》桃片糕,起源于唐代,又名玉带糕。

根据云阳商业志记载,唐代宗广德三年(公元765年),杜甫不得志抑郁成疾,顺江而下过云安(即今日云阳),寓居数月。其仆人忧主之疾,四处求医,忽一日,于山野村落见一老者独坐,捧糕点如雪,揭片如纸,悠然食之。杜甫遂邀老人为客,老人亲做糯米糕十数斤赠予,杜甫以之佐餐,复以点心食之。月余,中气舒畅,杜甫竟有渐愈疾之象。

明代,云阳几家杂食糖果店开始生产糯米糕,逐渐在生产工艺上作改进,改糯米夜露为铺地吸潮发汗,改木箱蒸为锡箱小灶蒸炖。到明末清初,云阳以魏、左、宋、彭四家生产的糯米糕质量最佳。

该商业志中记载着一段传说:清朝初期,浙江一家财主有个独生子,名唐从,无学无术,最爱吃糖。其父亲用钱捐了一个云阳知县,他就任时,随身带来家中制糖老艺人,名陈实。几年后,唐从离任返乡,临行前,见陈实老人久病不起,便将其赶出府衙,多亏府衙前宋记杂糖铺春光、春丽兄妹俩搭救。老人感恩,便将制糕手艺传之。春光按老人传授方法,在其基础上增加了桃仁、蜜玫瑰、蜜桂花、桔红、绿柚丝等原料。

发展受限与保质期有关

现代车间里工人们集体手工作业

云阳桃片的核心工艺,包括炒米、粉碎、润粉、拌糖、做糕、静置等生产环节。王茂说,当地至今沿袭着最古老的制作手法。

在云阳商业志中,我们见到了一段云阳桃片的工艺记载。炒米,用油沙在大黄锅内炒,将米炒泡、交心,成淡白色;粉碎,用100—120眼箩筛过筛,以保粉子细腻;润粉,近润房上润床,用长2米,宽1.5米地面为一厢,下面用淘洗煮蒸的河沙置于润床上,沙的湿度为手捏成托,放手即散,上面铺竹席,将粉子散于竹席上铺散均匀。润的过程中,每日翻动四次,洒水两次,避免粉子巴在席上成锅巴……

云阳桃片糕的吃法也很讲究,除了开袋即食,当地人喜欢用热水泡食,甚至用鸡蛋调和后以油煎炸。

王茂说,这些年来,云阳桃片品牌发展受限,一大主因与桃片保质期有关。通常来说,一盒桃片保质期不超过30天,而最佳口感在出厂20天内。

王茂的儿子王硕毕业后回到家乡,将市场营销专业所学,注入到云阳桃片的生产管理中。同时与数所大专院校保持联系,攻克云阳桃片保质期短、品种单一的难关。眼下,云阳桃片的品牌发展计划,继续以巩固重庆市场为主。

“说实话,云阳桃片要走的路还远。我们宁愿把步伐走稳,首先是为了最大可能继承家的味道;其次是为了保留那份匠人之心。”王茂认为,这或许就是“中华老字号”存在的意义。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首席记者 李琅 文 记者 李野 图/视频 实习生 赵阳阳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