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区石家镇高山“微小学”开学
重庆日报消息,教育兴则城市兴,教育强则城市强。
近年来,为实现教育“资源配置更优化、学校发展更均衡、学生就学更方便、接受教育更公平”的目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小学校建设,坚持教育优先,抓问题、补短板,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9月6日,我市各中小学均已顺利开学。目前,我市中小学的基本情况怎样?针对教育短板,我市做了哪些具体而细致的工作?本报围绕中小学硬件设施建设、软件建设、信息化建设等问题,推出调查报道。
新建
新建32所中小学,有效缓解“入学难”
“学校不仅有功能齐全的教室、图书馆,还有大剧院,校园里树木郁郁葱葱,教室宽敞明亮,老师温和亲切,在这样的学校读书真是一件幸福的事。”9月1日,初一新生小罗走进新建投用的两江巴蜀中学报到时,连连赞叹。
两江巴蜀中学是一所公办初中,总投资约2.5亿元,占地约90亩,建筑规模约7.4万平方米,教学规模为60个班。
“近年来,我们围绕‘增量、提质、国际化’的发展思路,一方面不断补足教育短板,另一方面不断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力度。”两江新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5月,两江新区教育直管区共有各级各类教学机构170所,其中中小学33所,幼儿园99所,教育培训机构38所。已建成的渝北幼儿园(分校)、和合家园小学、天堡小学、育仁中学、重庆理工大学两江校区等。目前,两江新区正在推进美国IA高中、英国哈罗公学、渝北实验小学等校区建设。
事实上,两江新区只是我市加快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一个缩影。统计数据显示,从2017年9月至今,全市共新建中小学32所,新增校舍面积约96.3万平方米,新增1612个教学班,新增运动场地63块近36万平方米。有效缓解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额”现象和就近入学难题。
同时,我市积极深入推进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条件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投入资金119.8亿元,全市5230所义务教育学校,“二十条底线”要求达标5016所,达标率95.9%。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有35个区县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国家督导认定,实现率达到87.5%。
缓解
确保土地出让收益的10%用于学校建设,缓解“入园难”“入园贵”
“在2018年内,全区将新建20所这样的公办幼儿园。”渝北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渝北区现有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园、班)285所,今年将增加到319所。按照相关规划,到2020年,渝北区幼儿园总数要达到388个,其中公办园将达到194个,公办园所占比例将提高到50%,全区在园幼儿普惠率将提升到70%。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不断加大中小学和幼儿园建设资金的筹措力度,将学校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并确保土地出让收益的10%、城市教育费附加、盘活闲置教育资源的收益用于学校建设。同时,积极鼓励开发商和社会各界人士捐赠或建成后无偿移交,扩大教育资源。
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有幼儿园(所、点)7490个,在园幼儿增加到95.9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4.4%,高于全国79.6%的平均水平,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73.1万人,普惠率从45%提高到76%,高于全国70.6%的平均水平,“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得到一定缓解。
资助
精准扶贫,实现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
“目前,我市通过‘输血’与‘造血’双管齐下,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首先,重庆建立了建卡贫困学生库,在全面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的基础上,通过增项、提标、扩面、加力,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享受免学费、补助生活费等多项政策,仅2018年上半年,中央和市级已安排拨付资助资金共36.8亿元。
其次,通过政策、资金、项目倾斜,为贫困区县“造血”。例如,针对贫困学生实施“三大专项计划”,定向招录近4000人。通过职业教育5年制、“3+4”纵向通道,切实把因贫困上不起大中专院校的“两后生”动员起来接受职业教育,帮助更多贫困学生上好学。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市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线,完善了贫困家庭子女教育资助体系,实现了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
原标题: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优质的教育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