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南渝中学开设这26门选修课,为学生开启通向科学家和生活家的大门
10-25 15:41:03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

“我是CQCQ,这里是BG4OGO……听到请回答。”

“BG4OGO,I am jerry,I’m in South Pole,I 've got your signal.”(BG4OGO,我是Jerry,我在南极,我已经收到了你的信号。)

一段简短的对话,却是电波跨越大洋、翻越冰川,与南极发生的对话。这是无线电通联世界比赛上,一位中国学生通过自己设计的无线电波,与南极实现的对话。

“对话到底接通哪里,我们也不知道,但知道的是,一旦接通,这样的对话,一辈子也许只有这一次。”南渝中学教师田伟说。周三下午,该校无线电业余通讯课程正吸引20多位初一新生的关注。 

“要让曾经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这是我们设置这些选修课的初衷。”南渝中学教务处王睿老师说,在征求了学生们的意见后,最终26门以生涯教育为基础的选修课在南渝中学初一年级开课。每周三下午,同学们可以选择两种不同的选修课来上,在激发自己兴趣的同时,也为今后的学业走向做好准备。 

机器人把编程也带入到了课堂

穿越半个地球的电波

最终会联通世界的哪一个点?  

在民间,全世界都有对无线电电波热衷的粉丝,他们通过电波的传递,跨越大洋、穿越雪山,联通世界的未知点。

“无线电业余通讯”课上,田伟老师双手捂住耳朵,用英文喊出了一串代码,接下来,课堂中的学生们一起回答,通过声音分贝的高低不同、传递距离不同,最终以自己听到的那个声音发出的代码,写下一串文字。

表面上看,只是老师呼叫学生回答,实际上给学生们引入的却是无线电通联的理论。

田伟老师介绍,业余无线电通信是一门古老而又神秘的科学。同学们利用手中的电台,可以实现全球通信。通信方式是多样化的,可以是语音、滴滴答答的电报、文字,还可以传图片、视频,甚至可以自己开发一种全新的通信模式。

田老师曾和学生一起,与欧洲等地的无线电爱好者通过电波进行对话。

初一四班的张思雨(化名)很喜欢理科,在家里也喜欢倒腾各种电器设备。田老师告诉他,由于业余无线电通信具有不确定性,你不会知道下一刻通联到的是谁,是哪个国家,男还是女,长辈还是孩童……“这些不确定因素,是我愿意不断去探索、总结规律,并乐在其中的主要原因。”张思雨说。

除了在室内,还可以把电台搬到室外,架设简便的天线进行通联。曾经参加过选修课的学生表示,加入无线电业余通讯选修课后,接触到了更多关于无线电方面的知识,从最容易上手的语言性的通联开始,慢慢摸索无线,收集各种稀有电台的通联记录,提前预习物理等。业余无线电逐渐成了自己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从中收获快乐。

田伟老师的英文代码引发课堂“电波”

数独课程的安静与思考

在“宫里”寻找最好的答案

相比“无线电业余通讯”课堂上的热闹,数独的课堂就比较安静。

大屏幕上的数独题让学生们都陷入了深思,授课的陈盛斌老师是学校专家级的数独教师,从九宫格每个宫之间的关系,到解题需要的方法,同学们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又开始在老师的提醒中,陷入下一步的深思。

“数独吧,就在于思考,考验学生的反应,对于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多学学数独,是很有好处的。”对于课堂上脑子飞速运转的陈老师来说,动脑子几乎是他生活的全部,喜欢数独,也喜欢玩魔方,“喜欢数学的同学们,也可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多努力。”陈老师建议。

数独的课堂显得安静,是因为大家都在思考

从淮扬菜到松鼠鳜鱼

南北分界线在哪里?

“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这句话道出了中国的地大物博,同样一棵树,种在淮南淮北名字就不同。

带着对地理的好奇,同学们踏上了“地理与生活”的选修课,第一个遇见的,就是“淮扬菜”。授课的谭刚老师,也是一位热爱生活的人。

谭老师告诉同学们,淮扬菜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之一。比如大家特别喜欢的“松鼠鳜鱼”就是淮扬菜的代表之一。

地理为何会与吃挂钩?坐在讲台下方的周同学不解地向老师提问。

谭老师说,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地理这门学科尤为突出,如果能够积极探寻生活中有趣的话题,就会明白为什么云贵川和湖南人喜欢吃辣,而上海人喜欢吃甜,“这都是地域决定的。”

课末,谭老师也让同学们回去想一想,跨越南北的分界线,如果用菜单来串,应该在哪里呢? 

地理与生活,让你先感受生活再去学地理

从“女王权杖灯”说开去

英语文化其实也博大精深

26个英文字母,构成了英语完整的语言体系,背单词枯燥。那么,跟着老师一起来畅游英语文化的世界,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英国有一个特殊的交通指示灯,被称为“女王权杖灯”,横跨斑马线的两端,遇到这个灯的路口,所有行驶的车辆都会停下来礼让行人,这代表着女王给予行人的优先通行权。

事实上,英语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不止于此。从俚语、歇后语再到日常对话中的简化语言,老师李阿璇深入浅出的讲授方法,让孩子们学起英语来多了一丝乐趣。  

“女王权杖灯”让孩子们明白了英语文化

《再别康桥》、《乡愁》

现代诗歌中感受人生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我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首《再别康桥》一直是经典,而现代诗歌也翻新出不同的题材。

比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带着人们走向慢生活调子的诗,背后其实隐藏了一位生活并不轻松的诗人。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

一首《乡愁》,道不尽对故乡的无尽思念,现代体的诗歌,更让人容易深陷对故乡的思念与向往。

这些都是现代新诗鉴赏与创作课上学生们鉴赏的内容。

何雅男老师是这门“现代新诗鉴赏与创作”课程的授课人。他告诉记者,对于绝大多数刚刚升上初一的学生来说,小学也许积累了许多的古文诗知识,但对于赏析可能做得还不够。所以他也通过诗歌发展、赏析两个部分的结合,围绕“爱情”、“亲情”、“友情”、“青春”、“孤独”、“生命”和“其他”,来给同学们讲述一个完整的诗词世界,让诗词打开学生的情怀与豪气。

从倒金字塔写作谈起

国际关系中哪一个和你最相关

26门课程中,还少不了“新闻写作与宣传”,历史老师何良骥是这门课程的授课老师,他还是校报《公能报》的主编,“实干经验不能少,这样我才能给娃娃们上课,有说的。”

何老师给同学们提了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你要出国留学,那么第一个要关心的是学校,只有好的学校才是自己出去的目的。”

“接下来,你会关注汇率,人民币如果升值,这个时候应该持有人民币还是兑换美元呢?”

“两国关系是不是也是你考虑的首要因素呢?”

这样一层一层递进,何老师的课程让许多之前对“新闻”并不了解的同学们有了极大的兴趣,几次课下来,校报的第一次征文,竟然征集到了四五篇像模像样的文章,“慢慢写,总有一天,他们会写得越来越好。” 

谁想当记者?娃娃们全部都在积极举手

新闻面对面>>

以生涯教育为背景

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是教育的动力

生涯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程进入中小学,王睿告诉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生涯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性格、能力和价值观的探索,保证学生接受学术训练、社会意识和职业准备三者综合的教育。

王睿说,生涯教育不能是生涯规划,不能让老师替孩子规划未来,要把主动权还给孩子。让学生在生涯中学习知识,在知识中体验生涯,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最终沿着兴趣一直发展下去,达到实现自我目标的能力。  

新闻多一点>>

生涯教育是什么?

生涯教育又称生涯发展教育,从广义上理解泛指学校所进行的以学生终生发展为目的的一切课程和教育活动。

狭义是指为帮助学生进行生涯设计、确立生涯目标、选择生涯角色、寻求最佳生涯发展途径的专门性课程与活动。 

从生涯本身的内涵而言,其已经含有生命、生活的内容。基础教育需要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方向和终生幸福奠定坚实基础,能够保证青少年在心理上、职业上及社会上的平衡与协调的发展,就需要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制订和实施个性化的教育方案。这样的探索性实践在全国各地的不少学校已经逐渐兴起,在各方面进行尝试和实践。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王渝凤 通讯员 李先全 摄影报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