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渝东南来说,文旅是最具竞争力和增长潜力的发展引擎。
12月3日,重庆召开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工作座谈会时提出,渝东南要加快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民俗生态旅游目的地,着力做优服务、做响品牌、做大市场、做新业态,培育打造渝东南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渝东南唱响文旅融合“协奏乐章”,优势在哪?还有何短板?下一步怎么干?就此,两江观察采访了重庆社科院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重庆城市提升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彭劲松。
▲酉阳板溪镇山羊村古寨。段成军 摄/视觉重庆
长短板何在
两江观察:国内许多地方都在说要搞文旅融合。渝东南独特之处在哪?有什么要补的短板?
彭劲松:一个地方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清楚认识到自身的短板、找准方向定位、发挥好优势潜力,要大胆突破常规思维定势,做好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积蓄发展新动能,形成竞争新优势。
对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而言,文旅融合是补短板、锻长板、培育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抓手之一。
我们先说短板,这样才能看出渝东南推进文旅融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经济实力看,渝东南的基础是比较薄弱的。2020年,渝东南GDP总量为1387.94亿元,仅占全市的5.6%;人均GDP为48407元,只相当于全市平均水平的61.9%;三次产业结构为14.6∶32.7∶52.6,城镇化率为49.76%,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9.7个百分点。
从现状数据来看,渝东南整体上来说仍是欠发达地区、处于欠发达阶段。这是渝东南特殊区情造成的——渝东南境内有武陵山、大娄山、七曜山等山脉,乌江等长江重要支流,区域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而敏感,资源承载能力有限,开发建设条件复杂,因此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主城都市区有较大差距。
有差距不怕,怕的是对自身认识不清。从重庆“十四五”规划、2021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以及渝东南的两次座谈会,我们可以看到,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将打造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和国家级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区,定位清晰、路径明确。
有了清晰的定位,我们再来看渝东南的长板,这正是其独特优势。
从区位看,渝东南是西部陆海新通道东向通道重要组成部分,是重庆向东向海发展的重要门户,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从文旅资源看,渝东南是重庆旅游资源最富集、特色最鲜明的区域,具有独特而不可复制的显著优势:
绿色是渝东南最有价值的生态本底。这里多山富水,喀斯特地貌特征典型,自然风光鬼斧天成,分布有地下艺术宫殿洞穴博物馆芙蓉洞、峡谷地质奇观龙水峡地缝、世界唯一地表水冲蚀而成的后坪天坑群等自然景观,百里乌江画廊风光迤逦、如诗如画、引人入胜。
民俗是渝东南最具特色的地域风情。武陵山区是我国重要的土家族、苗族聚居区域,民族风情和民俗文化形态保存完整。
渝东南红色文化深邃厚重。赵世炎烈士故居、南腰界红三军司令部旧址等,是重庆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极为宝贵的资源。
▲石柱三河高速立交。(石柱县委宣传部供图)
5个“大”建议
两江观察:那下一步怎么推进呢?
彭劲松:本次座谈会上提到“协奏乐章”,“协奏”二字可谓是“题眼”。对此,我有以下五个建议:
◎打通内联外畅的“大动脉” 推进以区域航空、高铁、高速公路网络为依托的对外旅游交通网建设。
提升黔江(武陵山)机场建设水平,拓展面向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以及其他中西部省会城市的旅游直达快线,开辟低成本航线,力争开通国际旅游航线;探索发展与应急救援相结合的旅游观光通用航空;加快渝湘高铁、渝湘高速扩能工程建设;推进黔江至万州、秀山至铜仁等城际高铁,以及黔江至利川等旅游高速环线建设;利用位于西部陆海新通道东部主通道的区位优势,积极打通经渝东南经怀化、柳州至北部湾的出海通道,构建“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战略节点。
◎建好引人入胜的“大景区” 将区域山水自然风光、纯朴民族风情和特色地域风物进行深度融合开发,以文化为旅游塑魂,用旅游为文化增彩。
加快推进国家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积极发展乡村体验旅游、红色研学旅游、健康养生旅游、探险旅游等旅游产品体系;构建以黔江濯水古镇、武隆仙女山、酉阳桃花源、彭水阿依河等5A级旅游景区为重要节点的黄金旅游线路;提升打造“书中边城·画里秀山”“全域桃花源·康养度假地”“中国峡谷城·武陵会客厅”等新兴旅游品牌;大力培育文化演艺、非遗观光、会议博展、体育竞技、康养休闲等文旅融合新业态;开展“梦回武陵”文旅形象代言人和文化传承人评选活动,策划“多姿武陵山、多彩苗乡韵”文旅品牌并推向全国。
▲秀山洪安镇连片茶园景色怡人。鲁诗勤 摄/视觉重庆
◎打造多业联动的“大产业” 推进文旅资源与其他产业资源有机链接,形成互补共促、多业共生的高价值产业链,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要促进文旅产业与现代特色农业、绿色资源加工业“接二连三、一体推进”,大力提升渝东南优质的茧丝绸、茶叶、中药材、辣椒、黄连等农产品品质,提升品牌美誉度,包装成特色旅游商品;推进文旅与商贸融合,在特色文旅推广平台上销售绿色农特产品,在重点旅游节点布局新型智能消费体验中心、体验馆,打造沉浸式、场景式、体验式文旅消费新标杆;推进文旅与生态资源的协同发展,聚焦生态旅游产品、旅游服务产品和无污染工业品的生产制造,着力推动渝东南生态资源向生态产业和生态资本有机转化,拓展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
◎配好乐享智游的“大装置” 大力推进数字经济为文旅融合发展赋能。
推动5G对重点旅游区域的深度覆盖,提升云数据中心、融媒体技术云平台、交通信息中心平台整合应用水平;推进“云游武陵”智慧文旅工程建设,推进旅游环境的智能化微改造、精提升,建设智慧停车及充电、智慧导识标牌、流量监测管理设施;积极利用抖音、小红书等新型互联网交流工具,讲好、传播好武陵风情和武陵故事,发展云旅游、云演艺、云娱乐、云展览等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形态;提升文旅资源和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智慧化建设水平。
◎搭好协作多赢的“大舞台” 积极推动黔北湘西鄂西等毗邻地区加快深化文旅合作。
打造武陵山毗邻地区文旅联盟,建立三省一市文旅融合发展区际联席会议,实现旅游产品共同打造、旅游市场共同开发、旅游服务标准融合统一、旅游信息资源共同分享的新机制;构建武陵山区无障碍旅游示范区;共同发起成立武陵山文旅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推进三省一市各级文旅投资平台公司交叉持股,密切市场主体协同联动关系;共同推进与西部各省市区市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重点境外客源市场的开拓合作,打造跨省市国际黄金旅游联线产品。
原标题:对渝东南文旅融合,有5个“大”建议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