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微信公号消息,中国最大的湖泊区在青藏高原,这也许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
这一中国最大的湖泊群,继承于距今约3800万年(古近纪渐新世)以来,形成的诸多湖泊。
在历史上,这些湖泊的规模比现今还要大许多,
更重要的是,这些湖泊的变化生动地展现了,青藏高原隆升与气候变化的过程。
班公错
湖泊的过去
在距今约500多万年至200多万年的上新世,青藏地区的高度一般低于海拔2000米,气候较为温暖。
在柴达木、共和、可可西里-唐古拉、巴颜喀拉、青藏北部和南部等地都已形成许多大湖。
在这些湖泊盆地,普遍生活着以三趾马为代表的动物群,并出现表征炎热气候的红土层。
在藏北布隆盆地发现的三趾马动物群化石,这里发现了西藏三趾马、黑河低冠竹鼠、萨摩兽等,共10种三趾马动物群化石。
湖泊的演化
距今约260万年以来,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到海拔三四千米以上的高度。
随着高原边缘地形的切割以及高原抬升阻挡印度洋暖湿气流带来的干旱效应,青藏高原的环境逐渐发生变化。
一方面,随着河流的溯源侵蚀,一些大湖被切穿、疏干。
如黄河流域的共和、若尔盖等地的湖泊,长江流域的唐古拉、阿坝、白玉等地的湖泊。
另一方面,高原腹地的许多湖泊,由外流湖转变为封闭的内流湖,大湖开始分化、缩小,淡水湖也向咸水湖转化。
玛旁雍错,淡水湖,它的主要水源补给是来自纳木那尼冰川上的雪水。
湖堤:湖泊年轮
在伴随青藏高原隆升的湖泊演化过程中,也有气候冷暖、干湿的波动,但湖泊群干缩、咸化的总趋势是很明显的。
尤其在高原腹地许多封闭的内流湖泊周边,留下了一圈圈同心圆状的湖堤,它就像树木一圈圈的年轮,显示了气候变化过程中曾经的古湖范围,也留下了湖泊退缩的足迹。
萨利吉勒干南库勒湖,湖岸边一圈圈白色的湖岸线,清楚地记录着湖面的变化。
据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科学家的多年研究,青藏高原现今湖泊周围保存完好的多道古湖堤,主要是距今5万年以来逐步形成的。
其中如喀喇昆仑山北侧的龙木错,湖岸堤可多达100多条,而高原其他湖泊的古湖堤,保留有数十条者屡见不鲜。
最外圈的古湖堤,与现今湖面的高差,也就是曾经的古湖水面与现今湖水面的高差,最大可以达到200米左右,一般的也在100米左右。
一些古湖的面积,可相当于现今湖泊面积的8倍左右。
根据对古湖堤的研究,科学家们认为,在距今约5万年至2.5万年,即第四纪的晚更新世晚期,青藏高原存在一个大湖期。
那时,高原上湖天水色、波光浩渺的景象,远胜于当下。
原标题:地理知识 | 青藏高原上不简单的湖堤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