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在重庆大地上】一片花田两种收入 带动彭水山区千人脱贫
08-28 07:20:33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00ba2acd813327c533b97a29ce2c0324.jpg

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要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脱贫摘帽要坚持成熟一个摘一个,既防止不思进取、等靠要,又防止揠苗助长、图虚名。

——习近平2016年1月在重庆调研时强调

盛夏的8月,彭水县摩围山,阵阵清风吹来,凉爽四溢。

在彭水县靛水街道大厂坝村,54岁的卢冲背着背篼,直奔远处的一片橘黄色的菊花田。花田里,三三两两的游客正在路边取景拍照。

卢冲一脚跨进花田,双手在花丛中舞动,几秒钟,几十朵硕大的菊花就被他摘了下来,顺手丢进背篼。

downLoad-20170828074311.jpg

△花农采摘成熟的万寿菊

“你怎么把这么好看的花摘了?”有游客不解地问。“因为这种菊花不仅可以看,还可以卖钱。”卢冲简短地回答,并不停下手上的动作。根据他的计划,当天他要将这半亩地的菊花采摘下来,然后等待工厂的车辆前来运走。

从今年开始,他响应当地政府的号召,把家里的20亩土地全部种上了菊花。根据政府之前承诺的收购价,老卢光靠卖花,今年就可以实现纯收入3万元左右。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雷键 摄

一种收入:

引进企业收购菊花助脱贫

大厂坝村党支部书记张小华说,大厂坝村位于摩围山区,海拔在1200米以上,但距摩围山核心景区还有10多公里,以前是一个纯农业的高山小村,人口近千人,除了出产土豆和玉米以外,别无他物,大部分村民处于贫困状态。

最近几年,村里开始打避暑牌,政府出资硬化了通往外界的公路,陆续有村民修建了农家乐,每年夏天也有游客前来避暑度假,但规模和影响都不大。

靛水街道党工委书记冯久洪说,街道办事处为了帮助大厂坝等三个村2700多名村民脱贫,多次派人外出考察,寻找扶贫项目,终于找到了一个脱贫的好项目:种菊花。

downLoad-20170828074304.jpg

△长势良好的万寿菊花田。

冯久洪介绍,这种菊花名叫万寿菊,除了外观椭圆颜色橘红好看之外,还富含花青素,可用于工业提纯。

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靛水街道成功引进山东诸城莲春色素提纯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与彭水县众利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签订种植收购合同,实行就地收购,就地加工,充分保障农户收益。

张小华替村民算了一笔账:一亩地可产鲜花2.5-3吨,亩产值2000-2400元,每亩纯收入1500元左右。由于山区地广人稀,如果种植10亩,就可以实现纯收入1.5万元。

为了帮扶村民广种菊花,靛水街道进行了基础补贴,村民种植菊花的化肥和种子由政府免费提供,菊花采摘下来后,由政府组织专门的车辆上门免费收运,大大降低了村民的种植成本。

目前,合作社带动295户农户1150人,其中建卡贫困户129户451人,共种植万寿菊3300亩,户均增收1万元。

另一种收入:

菊花观赏带动农家乐

除了卖花收入,更大的收益来自观光旅游。

卢冲说,这种菊花一般在7月开花,花期长达4个月,其间可以不停地轮流采摘,一周之后,花朵就会重新生长出来。不仅保证了菊花的产量,而且可以保证四个月里整个山谷都是鲜花盛开。

除了种菊花,卢冲家腾出5间房办农家乐,进行了简单的装修改建,安置了10张床,按照夏季每人每天80元的消费水平,如果5间房全部住满,就可以实现每天收入800元。夏季如果只有两个月客满,也可以实现一年食宿收入5万元左右,让家庭经济状况大为改善。

冯久洪介绍,靛水街道承诺向农户整修完成后对外接待的床位进行补贴,每个床位一次性补助1200元,同时街道还将负责整修村民房屋周围的道路、化粪池等硬件设施。

这些措施调动了农户们经营农家乐的积极性,在大厂坝村,许多村民将百年老屋改建成了农家乐。村民邵玉奎将家里超过200年历史的土家吊脚楼改建成了农家乐,新装修了10个房间对外接客,目前房间基本爆满。

downLoad-20170828074315.jpg

△前来避暑的游客在万寿菊花田里拍照

在村民秦忠良家,来自重庆主城区的退休市民杨启昌带着一大家人来此避暑已经近一周:“我们一共12个人,有老人和小孩,每人收费60元一天,孩子半价,两人一个房间,饭菜都是当地的农家菜,比较可口,房间也是装修了的,非常方便,我们耍起都不想走。”

杨启昌说,每天饭后可以唱歌跳舞,或者带着孩子们出去散步,几百米外就是森林,空气特别好,还可以看当地种植面积超过3300亩的黄色万寿菊。当地每天温度都在20℃左右,凉爽宜人。

冯久洪介绍,今年,摩围山上的农家乐新开办了上百家,对外接待能力在3000人左右,到明年,接待能力将提高到万人左右。

利用菊花,实现了两种收入的变现,老卢心里充满了希望。在之前,老卢和老伴一年务农的收入也才2万元左右,孩子不得不外出务工。今年,他给孩子打了电话,希望他们早日回家,帮忙经营农家乐,“希望明年能将家里的房子重新整修,农家乐扩大规模,收入将进一步提高,我们一家团聚,再也不用分离。”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范永松 摄影 雷键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