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中国消息,展望虎年,A股市场投资风格如何演变?哪些行业会成为A股新风口?新能源等概念是强者恒强还是稍作休息?
带着诸多问题,证券时报·券商中国邀请8家券商研究所资深大佬对2022年A股市场进行展望,分享研究成果和智慧。
上半年财政、货币、产业政策或密集出台
虎年宏观面第一主线索就是稳增长,宏观经济仍存压力。一则在2021年我们主动推进了隐性债务化解和地产调控,建筑业GDP的下行对经济形成拖累;二则随着海外主要经济体制造业库存回补到位和政策退出,全球贸易增速将有所放缓;三则在疫情仍阶段性偶发、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消费和服务业的修复仍存在天花板。预计2022年上半年财政、货币、产业政策将密集出台。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郭磊
同时,宏观面值得重视的另一线索是海外流动性收敛。疫后欧美经济体货币政策一度显著宽松;随着经济的逐步好转,以及通胀约束的形成,其货币政策会存在一个渐进退出过程。
这两个线索同时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经济和海外经济在本轮宏观周期上的背离。中国较快控制住疫情,所以货币政策没有透支,不存在典型的退出过程;同时2021年借经济修复推动了一轮基建、地产领域的结构调整和风险防范。这导致2022年海外货币政策处于收紧周期,中国货币政策处于稳增长的扩张周期。
稳增长带来价值和过低估值资产的回归,全球流动性收缩导致成长和高估值的调整。宏观面的两大线索带来A股趋于风格收敛和更为均衡化。
长期看好中国制造业全球竞争力提升
展望虎年,虽然全球疫情仍有很大不确定性,但不少国家正在试探逐步开放。同时,美联储宽松政策退潮,全球经济正回归新“常态”。国内稳增长基调凸显,新老动能或将共同发力支持实体信用恢复。
长江证券研究所总经理 徐春
大势研判上,我们对虎年仍然保持乐观。美联储货币收紧预期较强,但国内仍保持相对独立、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另一方面,新旧动能转换经历了数年的过渡,“新动能”在信用增量上有部分能力去对冲“旧动能”的拖累。2022年,新老动能共同托举稳增长,相信信用端的恢复也将很快落地。
在行业配置上,我们长期看好中国制造业全球竞争力提升,以及重视共同富裕下大众消费品未来的成长机遇。国别比较下,中国制造业产业链完整度是最高的。在经历了过去10年的洗牌出清,有相当多的制造业细分行业已逐步呈现产业格局清晰、龙头优势显著、全球竞争力提升的特征。这批优秀的冠军企业,未来将从中国走向全球。另外,在研究分析了全球过去10多年重点消费品企业的资本开支后,可发现过去10年国内可选消费在诸多红利推动下实现了高速成长,但大众消费的成长仍有很大空间。未来在共同富裕、做大消费市场蛋糕时,中低收入人群边际消费倾向提升带动的大众消费品成长机会更值得关注。
5G应用渐行渐近 数字经济落地生根
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以及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所长 武超则
展望虎年,新一轮科技浪潮正在兴起,数字经济开始落地生根。产业新赛道如VR/AR/MR、智能汽车、元宇宙、工业数字化或将持续涌现新机遇。总体来说TMT板块今年要超配,相对去年的机会明显上升。
在投资方面,除了关注相关政策持续推进外,更关键是要跟踪TMT行业的基本面落地线索,我们最为看好5G/数字化应用及国产化产业链。接下来,在落地层面有四个比较重要方向:一是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如半导体产业链、软件国产化等,头部公司虽然估值较贵但未来成长空间广阔;二是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如5G、千兆宽带、卫星互联网、云计算,持续可见的投资将带来业绩增长的确定性;三是传统行业结合数字经济的应用落地,从新基建到新应用,这一轮的新应用不仅仅是To C,更重要的是To B,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会带来传统行业的产业链重塑和估值分化;四是网络信息安全和生态,如果未来是数字化时代,那网络信息安全就类似上一个10年的安防行业,从硬件到软件和云,都具有更大刚性需求和市场空间。
迎接新一轮需求结构全面优化
2022年,海外货币政策将进入艰难纠偏阶段,中国经济则有望启动一轮需求结构的全面优化。潜在政策空间充裕的货币财政政策组合得当,中国有望维持高质量稳定增长,走出一条与他国不同的“大国虎变”之路。
申万宏源研究所总经理 周海晨
对资本市场来说,“浴火·重生”是A股的关键词。我们此前提出今年市场将呈现V型走势,在年初市场出现比较明显的回调之后,我们对于全年并不完全悲观,总体来说,市场不会大上大下,不会急上急下。消费和科技是精选结构的重点,同时周期做好择时也有望获得可观收益。建议关注军工、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元宇宙相关产业链(TMT)、美容护理、新能源产业链;此外,地产产业链则以疫情改善、地产刺激见效和涨价兑现为前提条件;周期股方面,可关注石油、天然气、化学原料和制品、铜的战略机会。
在全球资产上,2022年大概率波动放大,国内债券上半年仍有机会,美债上半年仍有上行空间,波动范围预计在1.5%至2%之间,但美债期限利差收窄更为确定。2022年美股波动率大于去年,配置性价比边际回落。港股市场上半年以估值修复为主要驱动力度的β行情值得期待,之后的港股市场将是盈利接棒,进击的α更为重要。
投资应聚焦产业进步和转型方向
在疫情反复和全球经济复苏仍有很大不确定背景下,国内宽松的宏观环境仍将延续,以银行间货币市场资金面为代表的狭义流动性大概率将稳中偏松,以社融、M2为代表的广义流动性有望边际好转,保持合理充裕。科技进步、产业转型升级是我们长期看好的投资方向。中国经济已步入高质量增长的新阶段,为实现高质量增长,必须立足科技水平的提升,投资也必须向产业进步和产业转型方向聚焦。
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所长 杨均明
一是发展专精特新产业,形成一批具有世界竞争力的隐形冠军。核心技术、卡脖子技术的研发和升级之路没有捷径可走,必须通过国家专项资金和资本市场融资支持,推动资源要素进一步向科技创新、产业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方向集聚,形成千家单项冠军企业、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二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利用数字技术重塑现有生产工艺、业务和管理流程。要以最开放的心态来构建数字经济的新业态、新模式,从以往的通信、半导体、计算机应用,到各行业的数字化及目前兴起的元宇宙,接纳最先进的技术和理念。
三是积极布局新产业,聚焦新能源变革。当下最大的新产业是双碳目标下的新能源产业,其变革涉及电气化、发电过程的低碳化、电力的储备和智能运输。
稳增长政策组合将在二季度产生效果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受多重因素影响,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压力较大,预计基建、制造业投资以及消费等支撑因素的刺激会得到重视,稳增长政策组合将在一季度持续加码,并于二季度产生效果。
华泰证券研究所联席负责人 张光耀
但是,促进增长的政策内涵“形似而神不似”,指向和政策工具运用都强调促进高质量发展。“碳中和”下的广义新能源板块、“补短板、保安全”下的高端制造业、促进“共同富裕”下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是全年的投资主题。同时,数字经济已是中国提出的继工业经济之后的经济形态,这个主题将贯穿各个行业,尤其值得重视。
在具体行业配置上,短期可继续关注泛电子链、保障房链、能源央企等,二季度泛电力链相对收益有望逐步再启动。短期宽货币幅度大于宽信用,驱动有新产品周期逻辑的部分成长股行情,关注2021年四季度至2022年一季度景气占优的智能驾驶、云计算-光通信、元宇宙。“宽信用”在房住不炒+居民杠杆率+资源供应紧张的三重约束下,精选国企地产龙头、保障房相关建筑建材家电、能源央企等细分。我们认为,以成长型周期股为主的泛电力链已调整到位,但相对收益需等待二季度再度逐步开启。
蓝筹将成为贯穿全年的投资主线
预计2022年中国经济增速在5.5%左右,政策将在发展和安全之间再平衡。趋势上,A股上半年机会较多,下半年相对平淡。资金上,增量资金中“长钱”占比提升,机构定价权将明显增强。风格上,蓝筹是贯穿全年的投资主线。
中信证券研究部首席策略师 秦培景
预计上半年稳增长政策将由接力形成合力,推动经济回归疫情前常态。宏观流动性合理充裕,A股整体向好,机会较多,将集中在以下三方面:1、直接受益于逆周期政策的基建和地产产业链;2、原材料涨价和供应链压力缓解,盈利修复的中下游制造业;3、疫情扰动进一步减弱,新兴消费品和服务性消费景气修复。
预计下半年政策在内外因素约束下回归常态,宏观流动性从合理充裕回归稳健中性,建议聚焦相对景气的板块。政策重心的调整压制市场流动性预期,而高基数压力下非金融板块盈利可能负增长,下半年A股整体表现比较平淡。在配置上,业绩确定性高的品种享受溢价,建议关注在中报披露季开始体现出盈利相对强度优势,并预计在下半年将维持修复态势的消费和科技。
另外,预计2022年以机构为主的“长钱”定价权将明显增强。其中,除了公募继续保持较高规模净流入外,外资、保险、理财子等长期资金净流入量会相对去明显增加,蓝筹将成为贯穿2022年全年主线。
三季度或迎来新一轮上行周期起点
2022年, A股盈利增速将保持下行态势,宏观流动性逐渐转向充裕,社融增速企稳回升带动A股三季度迎来新一轮上行周期起点。预计市场呈现“前稳后升”的态势———类似“√”。
招商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 张夏
在新的一年,居民资金向“含权理财”转移的趋势仍在,但在流动性明显宽松之前,增量资金节奏较前两年有所放缓。A股流通市值明显增大, A股的换手率中枢将会保持相对较低状态。此外,由于机构重仓股估值处在历史较高位置,A股将呈现从喧嚣到平淡的态势。
预计在稳增长政策逐步见效的推动下,经济将呈现前低后稳态势。上半年出口面临高基数下的下行压力,投融资需求有待稳增长政策进一步推出,企业盈利增速在上半年保持下行态势,触发逆周期政策更加积极,新增社融增速在二季度前后转正,带来盈利预期上行,A股将迎来新一轮上行周期的起点。
根据A股所处的阶段,预计2022年大盘风格相对占优;主线沿着“逆周期”和“顺科技”两个方向布局。逆周期政策布局“流动性改善”“稳社融”,包括银行、地产、建材、券商等;“新(能源基建与数字)基建”“稳地产”“促消费”;科技领域关注“元宇宙+VR”以及AIOT应用落地(智能驾驶+工业互联网)。
原标题:哪些行业会成为A股新风口?八大券商首席来了,“剧透”虎年投资攻略,把脉大国“虎变”之路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