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沙磁】磁器口的“小重庆”和第一家电影院
12-25 19:51:07 来源:今日沙坪坝

在人头动的磁器口正街上,有一家古镇民俗博物馆。在博物馆大外的右侧墙壁上,有一块说明牌,上面的文字标明,此地是抗战期间的“七七电影院”"旧址,现在的门牌为磁器口正街80号。

“七七电影院”的创办者,名叫夏云瑚(1903-1968),重庆巴县人192年毕业于广益书院商科。1936年,在重庆经营“国泰”大戏院,任经理。

夏云瑚这个名字,现在的年轻读者可能很陌生。但如果你对中国电影略有了解,一定会知道拍摄于上世纪四十年代《一江春水向东流》和八干里路云和月》,这两部名垂中国电影史的划时代经典,出品人就是夏云瑚。

1903年,夏云瑚出生于巴县一个贫民家庭。由于幼年丧母、父亲又经常失业,迫使他从小学毕业后便辍学去当学徒,在火柴厂和药材堆枝做童工。后在其伯父的资助下,才进入重庆广益中学读书。广益中学是所教会学校,夏云瑚的英语成绩得到很大的提高,这为他日后进入“外企”(洋行)工作和在商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1920年代初涉足电影发行业,到1937年改建国泰大戏,夏云瑚成为了当时中国影剧界举足轻重的人物。1939年7月21日,夏云瑚等人在磁器口帝祖宫创办“七七电影院”,这是重庆第一个乡村电影院也是当时沙磁文化区唯一一所电影院(3年后,陪都大戏院在小龙坎建成)。

由于该电影院有中国电影制片厂为背景,加之夏云瑚在电影界的人脉与影响力,片源十分丰富。有资料记载,开业当天,首场放映的就是爱国抗日电影《保家乡》。之后,大量抗战题材的故事片、宣传片和社会教育片都在此放映同时,还上演过一些进步戏剧,包括郭沫若的《業之花)、曹的《雷雨》(日出》等著名剧目。沙磁文化区的许多学校及社会机构的公益演出活动,也经常在此举行。

沿着磁器口正街往江边前行,就会到达龙隐门码头。位于嘉陵江畔的磁器口,曾经热闹非凡的水陆码头,成为重庆江州古城的缩影和象征,被誉为“小重庆”。在通往码头的石梯上方,还有个与沙磁文化有关的历史遗迹,这就是林森题写的“小重庆”碑。出生于1868年的林森,是国民党的开国元老。从1932年起,他就接替蒋介石担任国民政府主席一职。1979年,中共中央对林森的定论“是著名的老一辈民主革命家”。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同年11月20日,林森以国民政府主席身份颁布“正式迁都重庆”的命令,并率员于11月底抵达山城重庆。1941年12月9日,林森代表国民政府在重庆正式宣布对日宣战。当年,年逾古稀的林森住在离磁器口古镇不远的歌乐山上。据资料显示,抗战期间,林森老人常来磁器口喝茶、听戏、与当地百姓交谈,很是平易近人,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一个普通的老人呢。

“小重庆”碑旁边的“码头会”,是一家极具怀旧风格的网红餐厅,游客在这里不但能够品尝到地道的巴渝美食,还能感受到千年古镇独有的文化韵味一一堪称文物的老木雕、老绣片和老牌匾;轮番上演的川剧、评书、金钱板民乐、杂技小品……让游客全方位地体验到巴渝传统文化的生动细节。

来源:《且歌且乐沙坪坝》(主编:李波)

长按并识别下图二维码

加入“沙区是我家”微信群

最新沙区资讯和福利活动为您放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爆料

一经采用,将有精美礼品相送哦

爆料电话:65322933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