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也是土特产,有很强的地域性,和产地密切相关。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因为酿酒是一个把原料发酵、蒸馏成酒的过程,在这片土地上酿酒的人,自然会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人们会寻找适合酿酒的原料,发明酿造工具,以及在无数次尝试的过程中摸索出一套特色的工艺。
我们以发酵容器为例,浓香型白酒用的是泥窖,酱香型用的是石窖,清香型用的是地缸。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
清香型白酒的代表-山西的汾酒,用的就是地缸发酵。
酿酒需要发酵容器,最初人们用的是陶器。但山西的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热多雨;春季日温差大,风沙多,秋季短暂,气候温和。
这样的气候条件下,陶缸直接放在地面上,没办法控制温度,酿不成酒。怎么办呢?山西人在地上挖一个大坑,然后把缸放进去,缸与缸之间可以灌水,如果太热就灌冷水降温,太冷就灌热水加温。
缸是酿酒必不可少的工具,所以在《当家大掌柜》里有几家酒坊争缸的场景。
再往南走来到陕西,代表的地产酒是西凤。西凤酒的香型以凤香来命名,实际上是复合了清香型和浓香型的特点。为什么会兼有两种香型的特点呢?
清香型酒的酿造技术传到陕西后,当地经济不如山西发达,当地人也没有晋商那么有钱,所以买不起缸。怎么办呢?试试直接在坑里发酵?于是人们用黏土糊内壁,避免水分流失,开始直接用土窖酿酒,结果是—他们做到了,土窖也能酿酒!
不过,只要有泥的地方,就有己酸菌和丁酸菌,然后就会产生己酸乙酯和丁酸乙酯,这两种正是浓香型白酒的主体香气。所以西凤酒不可避免地带有浓香型白酒的风味。可是人家还是一心追求清香型风味,这些泥土带来的细菌真的很烦啊。
于是陕西人想出了“毁窖”的办法,每年把土窖的泥挖掉一层,再添上新土重新建窖,尽量避免细菌在里面休养生息壮大队伍。此外,人们还尽量把窖池挖大,减少酒醅和窖池壁接触的机会,避免产生丰富的香气。
再往南,就到了水土丰饶的四川盆地。土窖发酵的技术传到这里之后,人们也跟着学习“毁窖”法,但是不管怎么换土,温润的气候还是让微生物们疯狂繁殖,根本挖不完,它们各显神通,制造出了丰富的香味。久而久之,四川人习惯并且爱上了这种复杂的香气,发展出了浓香型白酒。
浓香型白酒也分为两派,一个是以泸州老窖、五粮液、剑南春为代表的四川派,一个是以双沟、洋河、古井为代表的江淮派。
因为四川是个盆地,气候温暖湿润,所以产生了独特的川酒风格,即浓中带陈(也叫浓中带酱)。而淮河流域的江淮地区山冈起伏,雨多风大,年平均湿度和温差比四川大很多,空气中的微生物含量相比四川较少,这造就了江淮派独到的风味,生产出来的酒味淡雅柔和,别具一格。所以即使同样使用五种粮食酿造,造出的酒也不一样。
接着往南,来到贵州。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这里到处是石头,去哪里挖坑呢?去河边吧,河滩土壤堆积,能挖窖。但是贵州属于侵蚀低山河谷地貌,窖池容易受到河水侵蚀而崩塌,所以贵州人用当地产的砂石来加固四壁,保留一个泥底,就是我们所说的“石壁泥底”。
此外,人们并没有忘记“毁窖”的传统……(实际都是为了控制微生物发酵)可是石头的池壁没办法挖掉一层再贴一层。所以人们在窖池内烧炭,把细菌烧死,茅台用的就是这样的方法。
从窖池的例子就可以看出,不同的地域,自然环境不同,人们能利用的材料也不同,最终发展出的酿酒工艺自然不同。除了窖池,当地适合种植什么样的农作物,生长着什么样的微生物族群,四季温度如何变化,水质如何,这些都直接决定能酿出什么样的酒。
即使原样照搬,也未必能复刻出一模一样的东西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一模一样的树在两地都结出不一样的果实,何况这么复杂的酿酒呢!
想学习了解更多的白酒、果酒、药酒、黄酒、竹筒酒、米酒等酒类技术资讯或想购买酿酒设备可以到唐三镜公司免费学习酿酒技术,现场酿酒、实际动手操作,欢迎前来咨询参观,或者可以添加微信或来电咨询13168489753胡星杰老师,QQ:2120638891咨询,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