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汶川县北东方向的北川县处于地震断裂带交汇处,应力最大,导致北川成为这场地震中受灾最重的县。
5月13日早晨7时左右,北川县曲山幼儿园废墟中,传来小孩时断时续的哭声,被掩埋长达20小时的小男孩,所幸被解放军战士救出。他躺在一块小门板做的临时担架上,一边说着“谢谢叔叔”,一边举高稚嫩的右手,向8位战士敬礼,记者用相机记下这一幕。
图据网络
照片公布后,小男孩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被人们称呼为“敬礼娃娃”,温家宝总理多次前往医院看望他,称赞他坚强、勇敢。这个小男孩,名叫郎铮。地震那年,3岁。
郎铮家里客厅的电视柜上,摆放着当年他在地震中获救时敬礼的照片。
5·12大地震发生后,造成北川县许多家庭支离破碎,郎铮三口之家的完整,无疑是万幸中的万幸。
震后10年,从3岁到13岁,郎铮去哪了?确切地说,从幼年到少年,郎铮跟着家人前后搬了4次家,而今,大部分时间留在绵阳市上学。大地震所带来不安情绪,以及宝贝儿子的失而复得,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这个家庭,珍惜一家团聚,珍惜眼下生活。
那么,那毁灭性的一瞬,还在他心里留下阴霾吗?4月14日,周六,在绵阳市科创园区阳光清华小区门口,见证郎铮长大的小区保安唐叔,激动地说:“放心,这孩子没辜负关心他的人,我想他是挺过来了。”
震后10年,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能忘的都忘了,不能忘的永远忘不掉。曾经的“敬礼娃娃”,如今的小小少年,会有哪些变化呢?
郎铮拿着3岁时的照片,现在的他已经成为了一个帅小伙。
小男子汉,向往光明
从北川新县城乘车去绵阳市,有50余分钟车程,每逢周末,父亲郎洪东、母亲吴晓红总会抽时间陪儿子,这是震后对儿子的承诺。
郎铮今年13岁了,正读初一。小学起,就在北川外求学,或许为了给郎铮好的教育,或许为了让他远离地震的阴影。
4月14日下午,我们见到了郎铮。郎铮绵阳的家,每间房都能照进阳光,他会把玩具车整齐排列在客厅茶几,把喜欢的全家福挂在墙上,他常常坐在阳台看书,特别喜欢家里有花,窗户常开。他记得,地震那天,天灰蒙蒙的,昏昏暗暗,还夹杂着点点小雨,他被埋在板下很久很久,忽然见到了光明。所以,他向往光明。
郎铮一家三口在绵阳家中
郎铮的床头摆放了他喜欢的各种玩具
实际上,光明来临之前,这孩子心里已蒙上一层阴影,那便是对雨天的恐惧。
吴晓红是从废墟里面爬出来的,作为大人,她尝过死里逃生的滋味,震后的郎铮才3岁,极度惧怕黑暗,她感同身受。郎铮很长一段时间害怕独处,需要开灯睡觉,时常在梦中惊醒,甚至上厕所也要拉着大人的手。每到这种时候,吴晓红会严肃的看着儿子说:“记住,你已经是一个小男子汉了。”
伴随郎铮长大的小学班主任谢静,至今记得孩子的异常表现。开学第一天,郎铮瘦瘦小小,缺乏安全感的小眼神,直直看着她。后来每到下雨天,郎铮害怕出教室门,躲在人群堆,甚至害怕窗外任何风吹草动,表情非常难受。
既然这孩子这么怕雨天,谢静就偏在这种天气,带他去操场转圈,偏要培养他战胜恐惧的能力。她抱着他,告诉他,相信雨过天晴的事实。
而这些年,外婆吴志琼没离开孙子半步,她不提倡溺爱,甚至严管郎铮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比如别人家的孩子放学回家打的士、坐轿车,吴志琼就要郎铮跟着她走路、坐公交。
谢静陪伴郎铮成长6年,她发现,这孩子到了叛逆的年纪,竟然不叛逆,并且极为孝顺,给外婆端水洗脚,给外公捶腿捶背,给父母拿拖鞋、倒水……
我们问郎铮:“还怕雨天吗?”
郎铮摸摸头说:“长大了还怕什么。”
或许,苦难真的是最好的老师。
聊天的过程中,郎铮始终面带微笑。
残缺,用奔跑来填满
如果你的印象,还停在小圆脸郎铮,那么该刷新认识了。少年郎铮帅小伙一枚,瓜子脸、高鼻梁,嘴角微微上扬,1米7的个子。
郎铮在地震中所受的磨难,除了心理,还有身体上的。
震后,3岁郎铮左上臂肱骨上三分之一骨折、桡神经损伤,进行了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在骨科专家会诊帮助下,郎铮手术成功,克氏针被取出。如今左手活动功能正常,没有留下后遗症,做俯卧撑完全不成问题。但郎铮左手部分坏死的小指、无名指被切除。
那天下午,郎铮坐在床上,抱着篮球耍个不停,转球、握球、拍球,看不出异样。突然,他伸出手。
现在13岁的郎铮非常热爱打篮球
“姐姐你看看,我没事了。”这并不妨碍他喜欢篮球,郎铮说,他在班级篮球队的角色是大前锋。
书桌上,挂着十几块金、银牌,是他搏回来的荣誉。除篮球外,他痴迷足球、乒乓球、跆拳道。小学3年级,校运会800米赛道上,郎铮打破了校纪录。
郎铮参加各项体育运动比赛获得的奖牌
据说,在绵阳市东辰国际学校小学一部、初中部,郎铮算是校园体育明星,甚至低年级学妹学弟每次遇见他,都会拥上去把他围住。
或许,郎铮是在运动项目中找到自信,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舒缓方式。他敬畏运动精神,就像敬畏他的偶像NBA明星汤普森、球星贝克汉姆、世界乒乓球冠军张继科一样。
郎铮打乒乓球(受访者供图)
“垮下来的时候,我在老县城50公里外的派出所抢灾,没保护好他。”其实,郎铮的父亲郎洪东,曾试想过多种方法,设法去引导儿子正视残缺。说太多道理,怕适得其反,过分照顾,又怕造成依赖。最终,采取最朴素、最直白的方法,陪儿子练球、跑步,去弥补一个父亲的歉疚。
郎铮与爸爸一起打篮球(受访者供图)
好在,我们所感受到的郎铮,成长状态好,运动架势猛,甚至把自己的警察爸爸当较量对手。既然残缺,就用奔跑来填满,是郎铮选择的自愈方式。
郎洪东认为,儿子是对的,既然走过了死亡,就要好好活着。
关于敬礼,他的新认识
人们给予他“敬礼娃娃”的称呼,就像一道充满爱的光环,震后,跟着郎铮如影随形。
郎铮深知,唯有好好学习,才不辜负关心他的人。
教过郎铮的老师都说,这孩子成绩拔尖,年级前茅,学习能力强,尤其作文写得不错。当过班长、班长助理、篮球队长,他的奥数、英语奖状,以及好学生奖状已经厚厚一叠,就堆在他的书桌旁。
郎铮获得的各种奖状
我们想看奖状,郎铮不情愿,他意思是:路遥知马力,以后真正出了成绩再看吧。
这孩子比许多同龄人多出一份沉着,细心观察,给他一个魔方,随手打乱,1分钟内,他不急不躁,迅速还原。他有原则性,不玩手机,不沉迷游戏,不乱花钱。书架上、阳台角落里、床边,上百本阅读书都是他挑的,几乎全是军事战争、历史、文学类书籍。
《二十四史》、《军徽闪耀》、《水浒传》、《狼图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唐诗三百首》……毛泽东、苏东坡等名人传记,都列在他的阅读目录。
阳台的书架上,堆满了郎铮喜欢看的书。
“我只是一个普通学生。”但凡谁提到敬礼,郎铮都会这样说。敬礼这两字提多了,郎铮还会捂着脸,显得有些羞赧。
实际上,从两岁起,父亲就教他敬礼。郎铮记得,主动敬礼有三次,第一次,是获救时向解放军战士行礼;第二次,是向看望他的温家宝总理敬礼;第三次,是向给他做手术的医生敬礼。
“有一段时间,不管谁见到我,都让我敬礼。”郎铮说,好累。
因为敬礼被人熟知的郎铮,这些年,迎来了诸多拍电影和广告的机会,郎铮和家人都拒绝了。郎铮知道,他还小,不是出名的时候,更不是赚钱的时候。父母、老师希望他靠学习成才,而不是被媒体捧红,那样早晚会摔下来。
看得出来,少年郎铮,逐渐意识到了敬礼的庄严和严谨。而今,他在用努力成长的方式“敬礼”。
10年了,一个不变的梦
前不久,郎铮突然向父亲提起,要找10年前救他的解放军战士。他在作业本上,写了一段话:
“2008年5月13日上午,被埋了20小时的我,忽然见到了光明,还有你们探出的脸,模糊却又温馨。你们是我的救命恩人,却在救出我后,抹抹汗,马不停蹄的去拯救另外的生命。而我,只能用一个微不足道的敬礼,来表达我对你们的敬意。我被你们救出的第一句话竟是,我的鞋去哪了,想来真是可笑,如果当时,能问问你们的名字该多好。眨眼间,以前吵着要鞋子的3岁小男孩,已经成为13岁的少年,我已经迎来了忙碌的初中生活,家人们很健康,很和睦,快乐的生活在一起。我多想再与你们见一面,哪怕一分钟,一秒钟,解放军叔叔,你们在哪……”
很快,寻找恩人的消息发出,郎铮一家根据知情人士提供的线索,陆续找到了3位照片中的战士——陈德永、李帅、赵兴满。他们都已退伍,有的当了公务员,有的做个体生意。这么多年没见,郎铮和叔叔们电话里亲切得很。
寻找仍在继续。
还记得10年前,3岁的郎铮对照顾他的解放军医护人员说:“我要当警察,和爸爸一起去救叔叔阿姨。”10年后,郎铮的梦变了吗?郎铮说,没变。长大后,他希望进入军营,锻炼身体,磨练一个军人的品质。
一个孩子有多少个10年,最值得拥有的礼物,不就是勇气和自信吗?郎铮做到了。
接受完采访,郎铮开始完成他的家庭作业。
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首席记者 李琅 文 记者 任君 图/视频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