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消息,中国工程院第14次院士大会6月1日在北京闭幕。59岁的矿山安全技术专家李晓红院士当选为新一任院长。未来他将率领工程院全体院士为中国梦的实现奉献才智。
李晓红。科技日报
中国工程院成立于1994年,是中国工程科技界的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李晓红是继朱光亚、宋健、徐匡迪、周济之后的第五位中国工程院院长,也是唯一一位担任院长时还不满60岁“年轻人”。
李晓红与周济握手。科技日报
《中国工程院章程》规定,中国工程院院长、副院长由院士大会在本院院士中选举产生,任期四年,可连选连任一次。
6月1日当选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的是陈左宁、钟志华、邓秀新、何华武、王辰,其中陈左宁是连选连任。
李晓红(前)接过中国工程院帅印。科技日报
李晓红向全体院士鞠躬致意。科技日报
新任院长李晓红是重庆合川人。1978年考入重庆大学采矿系,1993年获得博士学位。其间,1989年至1991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访问学者。2003年担任重庆大学校长,2010年转任武汉大学校长,2016年调任教育部副部长。曾任煤矿灾害动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所在学部为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李晓红长期致力于水射流技术及其在煤矿安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在煤层气开采及复杂煤矿瓦斯灾害防治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研究成果。
针对我国复杂煤矿瓦斯灾害严重这一重大安全问题,李晓红提出了超前防治灾害与煤层气开采利用一体化的学术思想,发明了一种能产生脉冲应力波和声震波的气、固、液多相振荡射流,创新性地研发出多相振荡射流在煤层中网格化造缝增强透气性和强化瓦斯解吸技术,自主开发出超前治理煤矿瓦斯灾害成套装备,已在重庆、四川、贵州、山西、河南、安徽等近50座煤矿推广应用,为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其成果已被财政部列为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在全国起到了一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作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李晓红现正致力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强化页岩气开采的研究。
国家“973计划”超临界二氧化碳强化页岩气高效开发基础项目是通过超临界二氧化碳破岩、压裂增渗、置换页岩气机理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形成超临界二氧化碳强化页岩气高效开发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具体技术是将液态二氧化碳注入页岩气井下。当温度和压力处于31.1摄氏度7.38兆帕以上时,二氧化碳就处于超临界态,此时它既有气体的低粘度、超强的流动性和渗透性,又有液体的高密度。页岩对二氧化碳的吸附能力是吸附页岩气的4-20倍,超临界二氧化碳能将地下的页岩气挤出。
2017年6月17日,李晓红项目组在陕西延长石油-延2011井进行了我国首次页岩气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现场试验,并取得圆满成功,把二氧化碳压入地下封存的同时,把页岩气采上来利用。这一成功标志着我国在自主探索陆相页岩气高效开发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突破,在这一领域走到了国际前沿,有望开辟一条绿色、环保、高效的陆相页岩气开发新途径。
原标题:中国工程院迎来最年轻院长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