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团伙自称携程内部员工可低价拿内部票 代理商投入几十万无法取票
08-13 06:32:49 来源:成都商报客户端

团伙称可低价拿内部票 代理商投入几十万无法取票

受访者提供的微信聊天记录显示,订票信息称来自“携程内部航空网”

成都商报客户端消息,赚了2000多元,结果又倒垫了4万余元。仅半个多月,陈女士的“低价机票”生意就再无法进行下去,还要不停应对客户的退款和索票要求。

今年7月中旬开始,陈女士成为一名“低价机票”代理人。陈女士称,在接到客人的订单后,会将钱转给自己的一位“携程内部人员”的联系人,再由对方拿到“携程内部机票”,以返利或差价来赚钱。但除了前期顺利出票外,在将大笔客户的购票钱转给“联系人”后,却被告知票出不了了。陈女士只得自掏腰包为客人退款或以高价为客人重新购买机票。而已转给联系人的钱又迟迟得不到返还。

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与陈女士同样遭遇的“代理”还有数十人,不少“代理”垫资金额从几万到几十万元不等。日前,成都商报记者与携程方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经对方查证,携程员工中并无相关“内部人员”,携程也不存在所谓的“内部票”。

“内部票”?

自称“携程工作人员”

票价比市场低两到三成

今年7月上旬,成都市民陈女士欲订购机票前往泰国曼谷旅游,此时,一位朋友介绍,有一位“携程内部人员”的朋友可帮忙拿到内部低价机票。最终,通过这位“内部人员”,陈女士获得比其查到的价格便宜数百元的低价机票。“当时往返的原价大概在2200元,我花了1600元,还通过他们在当地以400元的价格订了一个要1000元的酒店。”

回国后,陈女士向朋友一番咨询,便开始在这位“内部人员”张某帮助下做起机票代理。“朋友说她能拿到低价的内部票,大概8折左右,拉一个单子给我返5%的点。正式开始做是7月中旬,我发消息推广后,好多朋友来订票。”

陈女士说,收到客户的购票钱后,会整理好客户信息、所需的航班号、出行日程等,接着将钱和购票信息发给张某,出发前三天会收到订票信息,客户可直接到机场办理值机。陈女士坦言,前期订票出票一切都还算顺利。

在成都做微商的华先生今年5月,在南京的一场微商活动上认识了一位同行,并在该同行的介绍下认识林某杰。“他说是携程的,可以拿低价票,一开始没有联系他,后来微商的伙伴说确实可以拿到低价票,才开始和他联系。”华先生介绍,7月28日,他通过林某杰帮朋友订了一张前往广州的票,原价800元最终价510元,且顺利出票,朋友也顺利出行。

于是,华先生开始在朋友圈发布可以拿到低价票的消息,开始代理机票。“给我的价是5.5折,我再加点价给客户,客户最终的票价会比市场价便宜两三成。”

另据相关聊天消息显示,张某与林某杰相识,陈女士所收的购票钱也经张某的手到了林某杰处,后再出票。后据张某本人表示,与林某杰是微信好友,并称所有订购低价机票的钱都转给了林某杰。

出票难

后期转完钱却出不了票

赚了两千多 现已垫进去四万多

陈女士介绍,大概一周多时间,第一次出现订票问题。“7月21日说出不了票了,特别是国内的,等到7月25、26日,又说可以恢复订票了。”陈女士说,在之后的一周里,更大的订票问题出现了,“后面完全出不了了,钱也没有退出来。”

陈女士提供的一份7月21日的聊天记录显示,张某称“今天订不了啦,大股东发飙了”,陈女士表示“人家把钱都给我了”,张某接着回复“只有退了让自己买了,说内部显示没有位置了,只有自己单独买”。

“恢复购票后,在8月3号左右发现有的订单取不了票,一查其他好多订单也没订票成功,特别是一个到敦煌的团体票。”陈女士说,因为该团体票急着出行,只得自己垫资为其买高价票,“11个人,花了一万多元。”而陈女士的客户订单一直从8月初到8月下旬,“有些只能自己先退了,有些只能自己再掏钱买,到现在已垫进去四万多元,我赚都才赚了2000多元。”

同样垫资的还有华先生,虽然仅有短短几天,但也垫资超过万元。

许先生是广州人,今年7月10日正式在林某杰处做起机票代理。其称,自7月10日~31日,自己和女友两人陆续向林某杰购买机票的总转款将近百万元。记者根据许先生提供的转款凭证核算,其中许先生本人占63万多元,其女友占32万多元。根据之前的协议,林某杰会按照下单总金额的10%加上每日金额的4%或3%为许先生返款。根据返款记录,截止到7月31日许先生共收到返款近3.5万元。“这么多单,出票的只有5万元的机票,剩下的都没有成功。也只能退款或给人家重新买票。”

为此,不少人开始质问林某杰,并要求其退款。林某杰则表示自己没有钱,还曾在“业务群”内发布自己的资金余额截图。

当事人

张某:未曾称“携程人员”

林某杰电话一直未能接通

当初的业务群如今变成了维权群。最近几天,群内的数十名代理均向林某杰发出声讨,要求其退款,但一直没有得到回应。

许先生表示,发现出票有问题后,林某杰告诉他,经他核实,8月3日出行的票有问题,3日订单达到743单,官网超出预警8次,目前票不能再出了,不再接单,等赔付。“在多人的追问下,他又改口称8月4日可以正常出票,并在其代理群里做保证。但到目前为止,仍未能正常出票。”

群内,代理们纷纷要求林某杰退款,说明情况。一开始,林并未作太多回应,后(8月4日)则直接在群内发布一张按有手印的手写承诺书,并与身份证放在一起拍照。承诺书称,其操作携程内部机票,由于订单量过大导致8月3日~4日很大一部分机票出票失败,给代理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并保证在3日内一定把事情处理到位,代理投资的金额会如数退还并作出“1+3”的赔付。

多位代理表示,其承诺并未实现,林某杰甚至一再表示自己没有钱了。如此多的资金都去哪了?在代理们的追问下,林某杰才表示,由于出票难,自己只能用高价去继续出票,到后期没有资金了。其在群里回应“你们的单我都是直接走携程订单”,并在随后截图数张作为其证明。

目前,已有多人向警方报案。

记者经过多日联系,联系上张某,张某表示自己与林某杰未曾谋面,是今年6月通过朋友知晓林某杰可出售“低价机票”,经由别人推荐得到他的微信号,后随其做“低价机票”生意,所有的订购低价机票钱都转给了林某杰。

张某称,自己未表示过是携程内部员工,林某杰是否为携程内部工作人员自己不清楚,只知林某杰口中的“上家”有这个渠道可提供内部低价机票。

张某出示的与林某杰的微信记录显示,8月5日,林某杰回复其称“后面的票还是有很多可以出的。当时上家把我后路切断,我只能买高价票来解决处理,根本扛不住,我知道大家的情况,但我现在也赔不起,一切等法律制裁吧。”

当记者电话询问张某是否知道林某杰口中的“上家”时,张某回应并不知情,并称自己也曾追问林口中的“上家”,林某杰未正面回应。张某表示,“我现在怀疑是不是一开始就没有所谓的低价机票,而是用这种甜头在引更多人入坑后,圈更多钱?”

张某称和其他几个代理赶到事发地厦门相关派出所报案,目前还无最新结果。

记者也曾连续多日多次尝试通过电话或者短信与林某杰取得联系,但一直未能接通或处于关机状态。

携程回应

内部并无此人

不存在“内部票”

张某、林某杰到底是不是携程工作人员?携程到底有没有所谓的“内部机票”?

8月7日,成都商报记者与携程方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经对方查证,携程员工中并无张某、林某杰二人。该负责人同时称,携程也不存在所谓的“内部票”。“一方面携程内部员工不会参与订票,另外,携程订票的途径主要有三种,电脑网页、手机APP或直接电话订票。不会有任何员工搞所谓的内部票,也没有内部票。”

另外,在华先生给记者提供的林某杰给其发送订票回执短信上,开头还留有“携程内部航空网”的字样。对此,该携程负责人表示,携程不会有如此开头的短信。该负责人建议,“代理”们最好及时向警方报警。

律师声音

如主观上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属诈骗

个人无资质不得代理机票业务

律师潘翔表示,根据目前提供的信息还不能准确判断到底是经济纠纷,还是刑事诈骗。区分经济纠纷和刑事诈骗的标准是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如果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掩盖真相骗取他人财物的,属于诈骗。如果是在经济合同的履行过程当中,发生违约行为,则属于经济纠纷。

在法律上民事欺诈和刑事诈骗是有区别的,民事欺诈属于经济民事纠纷,刑事诈骗属于刑事案件。如果受害方认为对方涉嫌刑事诈骗,可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可进行调查。如果公安机关经过调查之后,认为不属于诈骗,而是属于经济纠纷,那么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解决。

此外,中国民航局的规定,代理销售机票必须取得中国航协颁发的代理资质,个人不可能取得中国航协颁发的代理资质。个人未取得航协颁发的代理资质证书的情况下进行机票代理业务,本身是不合规的。

原标题:钱给了票却出不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