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长江网4月26日消息,4月26日,武汉市肺科医院最后一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77岁的丁老先生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临床症状解除,达到出院标准。他也是武汉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最后一位实现双阴的患者。至此,武汉市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
最后一名新冠确诊患者核酸转阴达出院标准
26日中午1时,武汉市肺科医院检验科,最后一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77岁的丁老先生第二次核酸检测结果正式出炉:阴性!
丁先生(右)记者 胡冬冬 摄
“太好了!”该院检验科主任任易说,看到这个结果,他们如释重负。115天了,武汉终于迎来了这一天。“我们所有医务人员的努力、付出,终于有了结果。”
医院仁医楼8楼隔离病区医生办公室内,得知丁老先生的第二次核酸检测结果呈阴性,医生们谈话交流的语气也轻松、欢快起来,病区主任朱琦浓重的黑眼圈掩不住喜悦。
“开心,肯定开心!”从2月7日进入抗疫一线,朱琦至今没有休息过一天,面对众人的称赞,她说,“我作为医生,把我该做的事情做好了。”
朱琦介绍,丁老先生1月份就出现了咳嗽、胸闷喘气等症状,先后在隔离点和一家医院接受过治疗,直到3月初仍未好转。
3月10日,丁老先生转入肺科医院后,针对他的症状,医生给予了抗病毒治疗、并两次采用康复血浆进行治疗。入院一周后,他的症状消失,但隔三岔五进行核酸检测,经过十余次检测仍是阳性。
丁老先生是曾参加过越战的老兵,要强,不愿麻烦人。长时间不能转阴出院,他觉得自己给医护带来麻烦,情绪焦躁。经过医护轮番开导,同房病友的沟通交流,他才恢复往日开朗。
26日下午,病房内,护士已经帮忙把丁老先生的物品收整好。得知自己可以出院了,他激动不已。
“终于能回家了。”丁老先生告诉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两个多月没回家,他特别想老伴,想儿孙。他的老伴担心他,两个月瘦了20斤。他已经跟老伴约好,等他完成隔离回家后,两人一起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重启新生活。“另外还想去吃一碗地道的热干面。”
病区走廊上,丁老先生拉着医生吴媛的手,连声感谢。“他们太好了,照顾得无微不至,我自己可以行动,但他们担心我摔倒,吃的、喝的都送到我床前,连热水都不让我自己打,老伴刚刚还打电话让我好好谢谢他们。”
“国家花了这么大的力气,医生护士用了这么多办法,把我治好,我要高高兴兴地回家,好好生活。”丁老先生满怀深情地说。
“感谢国家救我一命”
最后一批患者陆续出院
26日,记者守候在肺科医院,见证了最后一批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陆续出院。
上午10时30分,家住常码头的90岁老人刘爷爷走出住院部大楼,跟医护人员告别时,他说,“谢谢你们,像亲人一样,想要什么给什么。”
90多岁的刘爷爷急着回家看儿孙,挥手告别。记者 胡冬冬 摄
刘爷爷告诉记者,他儿孙满堂,想他们“想的发齁”。隔离结束,希望第一时间见到他们。
与刘爷爷同时出院的还有同样住在硚口区的何奶奶。2月8日,她确诊新冠肺炎,先在其他医院接受治疗,3月11日转入肺科医院。
何奶奶对医护人员非常感激,挥手告别。记者胡冬冬 摄
医院的医护给了她很多关心,还帮她和病友理发。上车前,何奶奶叮嘱记者,一定要代她向肺科医院的全体医护人员以及外省前来支援的医护们表达感谢。
中午12时,68岁的毛奶奶被护士送到出院患者集中点,走出大楼的那一刻,她激动不已,四处乱跑,护士赶紧拦住她,让她缓一缓。因为她还需要去隔离点隔离14天,才能回归社会、家庭。
68岁的毛奶奶向医护挥手告别。记者胡冬冬 摄
下午1时左右,31岁的柳先生走出病房。1月24日就发病的他,先在一家定点医院住了9天,出院隔离时,再次出现症状,又进入市中心医院治疗。3月20日,柳先生转入武汉市肺科医院。经过呼吸机、氧疗等治疗手段后,病情好转。4月26日,柳先生达到出院标准。
31岁的柳先生走出病房。记者胡冬冬 摄
“一个多月了,走出这个大楼,感觉外面的空气好新鲜。”柳先生说,“感谢国家救我一命。”
下午2点30分,硚口区尚义社区连续住院超过3个月的张奶奶,如释重负,高兴地走出病房。她向武汉市肺科医院的医护人员伸出大拇指,几十天里,医护人员如亲人般照料她,让她感动不已。
“我若不好好保重身体,对不住她们这些姑娘伢(护士),感谢国家给予我免费治疗,我一定要健健康康的。”
记者从武汉市肺科医院获悉,作为首批定点医院,该院从1月3日起投入战疫,至今已有115天。先后收治新冠肺炎患者1043例(其中核酸试剂推出后确诊病例850例),其中大部分患者都是重症、危重症。因为物资准备充足、防护到位、医术精良,医院累计治愈出院率91.75%,其中重症以上治愈率达82.13%,医护感染率保持全市最低。
原标题:最后一名新冠确诊患者核酸转阴达出院标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