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消息,2020年“五一”连休5天假,可以出游吗?
出游可以,防护必不可少。4月2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录召表示,对于大部分近期没有病例报告的地区,出行旅游较安全。但因目前还有新增境外输入病例或本土病例,所以还是要保持警惕。
近日,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全国性文体活动及跨省跨境旅游等暂不恢复,各地旅游景区也只开放室外区域。在上海,东方明珠等室内景点仍处于关闭状态。
4月28日早上,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也发布五一出游提示:A级景区实施预约制。
如何“正确”出游,上海疾控专家向澎湃新闻记者给出专业建议。比如,前往景点可采取预约旅游、错峰游玩,尽量去室外;旅途中,特别是就餐时,务必注意个人防护和卫生习惯;而老年人、慢病患者等群体,专家不建议外出旅游。
上海各室内景点暂不开放
五一假期,上海东方明珠等热门室内景点暂不开放。
澎湃新闻记者从各景点获悉,上海东方明珠、金茂大厦88层观光厅、上海中心上海之巅观光厅、上海海洋水族馆、杜莎夫人蜡像馆等室内景点,自3月底以来,一直处于临时关闭状态。
上海海昌海洋公园、枫泾古镇、朱家角古镇等景点,疫情期间也只开放室外区域。上海迪士尼乐园继续保持关闭,迪士尼小镇、星愿公园与上海迪士尼乐园酒店的部分购物和餐饮商铺以及部分休闲体验,已于3月9日恢复运营,每天会限制客流并缩短运营时间。
实际上,国家层面已有相关指示。4月13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关于做好旅游景区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开放工作的通知》,明确在疫情防控期间,旅游景区只开放室外区域,室内场所暂不开放,接待的游客量,不得超过核定最大承载量的30%。
4月28日早上,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也发布五一出游提示:上海各A级景区全部实施门票预约机制,如无预约将谢绝入园。出游前,应查询目的地开放、限流措施,了解门票预约、信息登记方式,带好证件、备好健康码。
此前,上海各景区便已逐步建立和完善了预约制度,许多景点推行分时段游览预约,引导游客间隔入园、错峰旅游的措施。特殊时期,游客出行之前,可提前制定一份详尽的旅游攻略,有备无患。此外,上海各旅行社目前还不能推出“机+酒”产品。
4月23日,上海市文旅局副局长程红梅再次提醒各文旅企事业单位,务必担负起防疫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好防控措施,同时提醒市民游客,务必做好个人防护,服从场馆方的现场统一管理,避免扎堆集聚,共同营造安全有序的参观游览环境。
程红梅说,文旅行业的防控措施要落实到位,切实做到验码、测温、戴口罩、限客流、预约登记“五个100%”。上海还将推出覆盖全市百余家景区点和6000余家宾旅馆的安全保障计划,为市民、游客消除后顾之忧,安心出游。
户外场所更安全,部分人群不建议出行
中国旅游研究院统计,此前清明小长假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4325.4万人次。据携程预计,五一假期出游人次有望达到清明的2倍以上,出现2020年首个真正旅游小高峰。
大量游客预计将出行,疾控专家也给出专业的出行建议。
上海市疾控中心消毒与感染控制科主任朱仁义说,疫情防控不能放松警惕,游客出行时,“不要忘记我们还有一个隐藏的敌人,一个非常狡猾的敌人,随时在找我们的漏洞”。
朱仁义建议,五一假期,游客宜就近错峰出游,尽量避开热门景点或者景点的高峰时段,避免在密闭空间内开展娱乐项目。
如果准备跨地区出游的话,游客应该选择近期没有病例报告的地区,提前联系景区,了解当地防控政策,按要求做好准备。“最基本的,准备一些必要的口罩、小瓶的免洗洗手液、消毒湿巾等用品,路上使用。”
旅途中一定要做好防护。朱仁义说,乘坐飞机或者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要全程佩戴口罩,要做好手卫生,尽量减少饮食的次数,妥善保存出行票据。有条件的,则尽量选择自驾游。游玩过程中,游客应在景区有序排队,保持必要的人际距离。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提示称:游览中要做好自我防护,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配合测温、验码,错时错峰出游。
饮食就餐是一大关键。此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曾提醒:五一最好的活动是室外旅游为主,人多的时候要戴口罩,最怕的是吃饭的地方,不妨“自带干粮”在宾馆房间里自己吃饭。
朱仁义说,若在餐馆就餐,也应该隔桌就坐,避免集聚。
朱仁义还特别强调,目前国内还有新增病例,还是要保持警惕,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等人群不建议此时出行旅游。有需要的,可以在自家社区附近的公园放松一番。
“旅游时尽量去户外,这个大方向不要变。”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系列新闻发布会常驻健康专家崔松告诉记者,户外通风的场所通常较为安全,即便去景点,也切莫扎堆聚集。
崔松还建议,除了佩戴口罩以外,勤洗手、常通风、保持礼貌的社交距离、就餐时使用公勺公筷,这些文明的公共卫生习惯,其实不妨长期保留下来,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都大有益处。
原标题:五一出游要注意什么?这里有一份来自疾控专家的友情提醒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