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报消息,杭州的张女士在星桥街道隆昌社区苏荷苑里有一套毛坯新房,她打算拿来做婚房,就还空置着。今年2月,她突然被投诉了才知道,自己的这套房子被邻居拿去养了6条狗,不仅狗吠扰民,还屎尿满地,异味熏天……近日,余杭区“微法庭”首次巡回审理开庭,审结了这起持续了两个月的邻里纠纷。
投诉张女士的人,是张女士这套房子的隔壁邻居。隔壁邻居是因为实在受不了这狗叫和臭味,无奈之下投诉了。而并不住这里的张女士接到投诉后,才知道自己的毛坯房被6条狗“占”走了,她连忙赶来了解情况。
后张女士了解到,这6条狗是她这套房子楼下的业主阿江养的,狗怎么会住到张女士的房子里去的,已经无从查证。
事情发生后,张女士就提出,要阿江赔偿她损失。
“我们一直在联系双方进行协商调解。”社区治保主任郑培彰介绍,两个月来,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曾多次进行调解,派出所也多次出警协调,但双方分歧太大,一直达不成共识。
僵持今年4月,张女士就把阿江告到余杭区法院,要求阿江赔偿房屋消杀费、清洗费等2万元,另要求赔偿抚慰金1万元。
余杭区法院收到立案申请后,负责此案的法官吕伟多次前往社区,详细了解案情并进行庭前调查与调解。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实施办法,区法院对此案首次采用一审终审的小额诉讼程序立案,把开庭审理地点定在社区“微法庭”。
什么是“微法庭”?“微法庭”是人民法院在镇街、村社、矛盾多发的园区、行业协会等设立的微型法庭工作室。其规模虽小,但具备人民法庭的基本功能,又有智能平台的元素。
庭审通过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力量联动形成合力,背靠背向当事人释法明理,被告阿江当庭作出了相应经济补偿,并对张女士一家赔礼道歉,争吵了两个月的两家人最终握手言和。
纠纷化解后,吕伟又对当事人和周边群众就涉案相关法律知识进行了说明和讲解。“在农村、社区开展‘微法庭’,除了就地化解矛盾纠纷,还能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更多群众了解社会治理新模式以及日常法律知识。”吕伟说,这种群众看得见、听得懂、信得过的审理方式不仅更接地气,还节省了群众诉讼成本。
纠纷从哪里来,调解回哪里去。余杭区通过“微法庭”建设,拓宽了人民法院参与基层治理的渠道,延伸了诉讼服务触角,打通了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
截至3月底,余杭区已完成全域20个镇街、367个村社微法庭的全覆盖,通过设立“微法庭”,属地共化解矛盾纠纷1177件,其中申请司法确认73件。区法院委托委派涉诉案件91件,化解率为53.8%,一大批基层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就地化解。
原标题:屎尿气流、气味熏天!杭州女子的婚房,竟被邻居占走养了6条狗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