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网络辟谣微信公号消息,这两天,一段“口罩消毒残留物是一类致癌物质,用口罩前要抖一抖”的视频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并被不少自媒体引用,声称“口罩致癌”。
不少市民由此担心:还能安心戴口罩吗?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求证发现,该视频介绍存在以偏概全的问题,加上部分自媒体断章取义,从而引发误解。
因为根据调查:很多口罩压根就不存在致癌物环氧乙烷残留。
首先,将该视频解读为“口罩消毒残留物会致癌”属于自媒体断章取义,因为该视频本身明确指出,受检口罩样品的环氧乙烷残留量均低于国家标准。
换句话说,受检的口罩样品是合格产品,正常使用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原始视频明确说明,受检的口罩环氧乙烷残留量未超标↑
其次,视频本意是建议用户通过“抖一抖口罩”的方式进一步减少环氧乙烷残留量,而不是说不能使用采取环氧乙烷消毒的口罩。
事实上,环氧乙烷在消毒灭菌方面有很多应用场景。
专业人士介绍,环氧乙烷虽然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类致癌物,但也是重要的清洁剂、消毒剂原料。在医院等场所,使用经过环氧乙烷消毒的口罩、手术服、防护服等非常普遍。“脱开剂量谈毒性”并不科学,只要消毒残留量低于国家标准,即可正常使用。
当然,通过“抖一抖”的方式,确实可以进一步减少环氧乙烷的残留量,但这不是说“不抖就不能用”。
原始视频的目的是说明,晃动口罩能进一步减少残留量↑
最后,是最重要的一点:并不是所有的口罩均采用环氧乙烷消毒,一般的民用口罩压根就不存在环氧乙烷残留。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收集了部分常见的口罩,发现仅一款标注为“医用外科口罩”的产品上注明使用了环氧乙烷消毒,其余几款口罩均没有标注。
这些口罩中,还包括一款商品名为“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的产品,但该产品明确在包装上注明“未灭菌”。
一款名为“一次性使用医用外科口罩”的产品在包装上注明经环氧乙烷灭菌↑
一款名为“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的产品在包装上明示“未灭菌”↑
业内人士表示,从不同产品名称和标注就能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口罩都需经过环氧乙烷消毒。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口罩包括普通防护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等。根据国家药监局规定,“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属于医疗器械,均需取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并在产品包装上进行标注。
“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都需取得生产许可证并进行产品注册,但对应不同的生产标准↑
不同种类的口罩对应不同的生产标准,生产企业会采用不同的消毒方式。正因为此,即便产品名称中都有“医用”二字,也不一定都要使用环氧乙烷消毒。这也是记者身边这款“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注明“未消毒”的原因。
消费者同样无须担心的是,不使用环氧乙烷消毒,也不意味着口罩不卫生、不安全。
上海大胜卫生用品制造有限公司是上海地区的“口罩生产大王”,生产的口罩除供应国内市场,还出口至美国、加拿大、日本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公司董事长吴胜荣介绍,口罩生产涉及原料、工艺、生产环境等多个环节,对正规生产企业而言,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监管要求,最终的产品也要满足对应的产品质量标准。以消毒方式为例,在大胜,很多民用口罩采用超音波消毒,消毒后的细菌残留量远低于国家标准,完全可满足日常生活防护使用。
吴胜荣认为,“口罩消毒残留物可能致癌”的这段视频没有说清楚口罩种类,加上部分自媒体断章取义,从而引发误解。他特别提醒,消费者使用口罩的关键是选购正规企业生产的产品,因为部分小作坊可能存在原料、生产工艺缺陷,导致产品不合格或细菌超标。对于正规企业生产的口罩,消费者可放心使用。
原标题:网传“口罩消毒残留物会致癌”是真的吗?独家调查:有数据也不一定是真相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