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会馆及东水门手绘总图 市勘测院供图
禹王宫
齐安公所
广东公所
东水门
重庆的传统风貌街区,正陆续启动保护修缮,留住城市“底片”。昨日,为配合重庆主城传统风貌街区保护修缮利用工作,重庆市规划局、重庆市勘测院推出主城区28个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区、历史文化名镇(统称“传统风貌街区”)手绘地图,这些手绘地图看起来相当“萌”!
传统风貌街区
记录城市文脉承载城市情感
“传统风貌街区是悠久的城市历史见证,记录了清晰的城市文脉,承载了厚重的城市情感,彰显了独特的城市形象。”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推进传统风貌街区保护修缮利用,有利于传承城市文脉、保护城市遗产、提升城市品质。
在主城区28个传统风貌街区中,我市遴选5个作为试点先行区。具体来说,包括渝中区湖广会馆及东水门历史文化街区、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南岸区慈云寺-米市街-龙门浩历史文化街区、巴南区丰盛历史文化名镇、木洞传统风貌区。
12位地图设计师
两年手绘28个传统风貌街区
手绘传统风貌街区的“团队”,是来自市勘测院的年轻地图设计师,共有12人。
去年10月市勘测院就着手准备,绘制前要进行现场实测和拍摄、历史资料搜集等工作,今年正式启动绘制。计划年内完成5个试点先行区的绘制,明年完成23个传统风貌街区的绘制。
“手绘的传统风貌街区,真实度非常高,并稍作了艺术加工和历史文化的融合。”市勘测院人士表示,在传统风貌街区的修缮过程中,这些手绘图将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
今年10月前
部分修缮区域有望与你见面
记者了解到,传统风貌街区的保护修缮利用有三大原则,即坚持应保尽保、坚持活态利用、坚持塑造精品。
根据今年1月重庆市政府《关于主城区传统风貌区保护修缮利用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将在10月底前完成阶段性目标,部分修缮区域有望亮相;力争2018年底前,整体完成保护修缮并对社会开放。
此外,市民可通过“重庆规划”、市勘测院“勘测之音”、重庆微发布3个微信公众号查看手绘风貌区地图,可以看到风貌区建筑原样和细节。
来看这些手绘地图 首推湖广会馆及东水门
主城28个传统风貌街区的手绘地图和实景地图,将分批推出。而传统风貌街区手绘地图首先推出的是,展现波澜壮阔的移民历史及丰富的会馆文化的湖广会馆及东水门历史文化街区。
湖广会馆及东水门手绘总图
湖广会馆建筑群,位于重庆城区东水门内芭蕉园一带,由湖广会馆、江南会馆、广东会馆、望江楼、文星阁等建筑组成。但除了湖广会馆,其余建筑多已毁损。
目前保存的会馆建筑群(除周边后建的仿清代建筑)始建于清康熙和乾隆年间,是清代前期到民国初年重庆的移民文化、商业文化和建筑文化的重要标志。与之相邻的东水门城门及城墙建于宋代,明洪武初年重筑。
1998年,重庆启动湖广会馆建筑保护工作,2005年9月29日,修复工程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
禹王宫
禹王宫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道光年间又扩建。
会馆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由大辕门(庙门)、大殿廊房和戏楼庭院三部分组成。大殿为重檐歇山式,面积270平方米,与戏楼相连接,大殿、戏楼雕梁画栋,粉壁彩屏,富丽堂皇。更为壮观和珍贵的是会馆的辕门建筑,大门为仿木结构重檐石排楼,高6米、宽5米。大门两侧有一对石雕的文武狮子峙立相望,堪称石雕艺术中的珍品。
齐安公所
齐安公所,为湖北黄州地区的移民会馆,因古称齐安而得名,附建于禹王宫侧,是湖广会馆建筑群里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建筑,面积约1600平方米。齐安公所戏台是建筑群中最完整、精美的,戏楼周围的精致木雕当中,有两幅浮雕分别反映了移民祖籍地和居住地的环境,意义深远。
广东公所
广东公所,即南华宫,建于清初康熙年间,紧邻湖广会馆,四合院布局,现仅存前半部分。主体建筑面宽22米,进深33米,屋面盖琉璃瓦。戏楼和两边走廊雕栏画栋,涂朱鎏金,戏台保存较好,顶呈六角形,共四层,自下而上,层层收小,彩漆金碧辉煌。
东水门
东水门,重庆古城的重要城门之一,城门建于梯道之上,无瓮城。宋代称熏风门,出城门北面的扶桑坝曾为宋元战争的战场。
现存城门为明初所建,城门宽3.1米、高4.5米、厚6.6米,为条石卷顶城门洞。
主城28个传统风貌街区名单
20个传统风貌区
重庆城墙遗址、十八梯、山城巷及金汤门、鱼洞、寸滩、同兴、木洞、黄桷垭及涂山、鱼嘴、白象街、打铜街、北碚老城、中山四路、李子坝、山洞、南山、黄山、第十兵工厂(今长安集团)、人民大礼堂、大田湾及劳动人民文化宫、重钢传统风貌区
4个历史文化街区
磁器口、金刚碑、湖广会馆及东水门、慈云寺-米市街-龙门浩
4个历史文化名镇
丰盛、偏岩、走马、龙兴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蒋艳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