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6日傍晚,华艳丽来到合川区双槐镇头桥村2组,和亲生父母华隆生、陈朝琼相认。
还有几天就要迎来春节了,对于这30多个重庆家庭来说,这个春节非常特别。因为这是几十年来,真正“一家团聚”的春节。
走失33年后的第一个春节
11日上午,远在浙江的华艳丽接到了父亲华隆生和母亲陈朝琼的电话,要她回家过春节。父母希望艳丽在失踪33年后,第一次回老家合川过春节。艳丽说,她在浙江这边工作很忙,等春节过后,一定带着孩子一起回合川,和家里人“补过”一个春节。
去年11月26日傍晚6点,合川区双槐镇头桥村2组路边,村民华隆生扶着老伴陈朝琼望着公路的尽头。突然,一辆黑色轿车在距离老两口还有10多米的地方开始减速。车子稳稳停在众人面前,从副驾驶座走出一名穿着粉红色上衣的中年女子。女子下车后,陈朝琼没有说半句话,就扑上去,两人抱头痛哭。这一刻,这对母女已经等了33年。
“当年我走失时只有3岁,只记得家门口有一条河,我经常在河边玩,还有家乡人的口音……还有一个名字,‘陈朝群(琼)’,我已经不记得是谁的名字了,不过这个名字一直被铭记在脑海里。”华艳丽所记得的,正是亲生母亲的名字。小艳丽在3岁那年走失,最后在警方的帮助下,通过DNA比对,确认了亲生父母的身份,最终相认。
这是一个破镜重圆的家庭。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樊劲松帮助33个重庆家庭团圆。
特殊的案件研判
45岁的樊劲松走进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手机连在充电器上,“每天手机要充电几次,有时开个会回来,手机就没电了。”在网上搜集线索,和网友聊天互动,与寻亲当事人探讨案情,已成为樊劲松每天的日常。别看这看似轻松的工作,却浸透着20多年打拐寻亲的工作经验。
去年年底,一位被拐20多年的男子找到樊劲松,他确定自己是重庆人,因为小时候还有些记忆。樊劲松在微信上和他聊。“我问他当时还记得哪些地方,他说街上有医院,有电影院,公交站,我判断这可能是一个小场镇上。然后他又说家附近有一个码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信息……”
搜集到这些“情报”后,樊劲松开始了自己的案件研判工作。寻亲男子还告诉他,小时候曾经坐长途客车到重庆主城,花了1个小时。“30年前的时候,重庆交通还不是很发达,这个人的家和主城区的距离应该在几十公里以内,不会是远郊区县。”樊劲松拿出地图,以渝中区为中心点,用圆规画了一个圆圈。这个圆圈内的区域,就有可能是男子家的所在。璧山、北碚、巴南、渝北等区县都在范围之内。
“有码头,那可能是挨着江的,嘉陵江和长江都有可能。”樊劲松把范围再次缩小,把目光放在了北碚区、渝北区和巴南区几个稍偏远,临江的几个场镇上。
但是范围还是有点大,樊劲松决定继续“深挖”。在多次询问下,寻亲男子告诉樊劲松,他所说的有电影院、医院的那一条街,街口是呈瓶颈形状的。于是樊劲松调取了百度地图,搜索这些“可疑”场镇的每一条街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找了四五个场镇后,樊劲松终于将目标锁定在了北碚区一个小镇上。可能距离城区较远,这个场镇上的建筑和20多年前变化不是太大,特别是那条“瓶颈形”的街口,让樊劲松眼前一亮。
最后,樊劲松和同事们一起来到这个小镇上,打听20多年前是否有男孩被拐卖。走访了大半天后,终于获得线索,找到了丢失孩子的那家住户。“(2017年)年底的时候,这个寻亲的男孩就和父母相认了。”
从城区“转战”乡村
近3年来,重庆未发生一起拐骗儿童的拐卖案件。
樊劲松回忆起刚进入这一行时,到全国各地寻找被拐孩子,追踪拐卖案嫌疑人的情景:“有一次我们去云南办案,半路上长途车坏了,我们只好顶着大太阳在路边坐着等,有些狼狈……”
“拐卖儿童这根‘黑色链条’已经基本斩断,没人买孩子,也就没有人诱拐孩子。”每年在重庆发生的许多儿童失踪事件,最后都被证实不是真正的“拐卖”案件。每年在微博微信朋友圈里流传的那些拐卖儿童的传闻,后来也都被证实是谣言。
因为椎间管变形压迫了椎动脉和神经,樊劲松脑部供血严重不足,听力急剧下降。如今,樊劲松又多了一项病症:视力下降。“现在网络发达,许多寻亲的线索,还有询问当事人,都是通过QQ和微信,成天操作手机,视力下降得很厉害。”樊劲松不得不戴上了眼镜。
“现在父母们的防拐意识非常强,我们工作的重点渐渐转向了乡村。”类似樊劲松这样的打拐民警,把工作放在了为以前走失被拐的儿童寻亲上。
2017年,樊劲松为30多为位寻亲者找到了父母,让33个家庭得以团圆。他告诉记者,寻亲的工作除了靠各种线索外,最主要的还是DNA比对。“现在我们在许多农村的宣传还没有到位,一些以前丢失孩子的父母都没有及时采集到血样。”樊劲松说,去年他就在石柱、丰都等地乡下,趁着场镇赶集的时候,宣传打拐知识,让更多丢失孩子的父母来配合采集血样。
“吃烤鱼”的小伙子
还记得那个“吃烤鱼被麻辣味道征服”,怀疑自己从小被拐卖,最后找到家人的小伙子吗?这起成功的寻亲事件,其实中间功劳最大的还是警方。
樊劲松说,2017年年初,他们到石柱县的一个场镇上举行认亲仪式,吸引了周边许多乡镇的居民来围观。在认亲仪式后,又有几个之前丢失孩子的父母,找到警方,要求采集血样。而他们之中,就有石柱县大歇镇干柏村的付光发。1990年,付光发的儿子在放学途中被拐,当时孩子只有6岁。
几天之后,就有了好消息,付光发的血样在送入DNA入库比对后,比中了远在福建的一名男子。这个33岁的男子正是付光发丢失的儿子付贵。当时有网友说付贵是因为吃烤鱼,被麻辣味道征服,开始怀疑自己是被拐的。不过据付贵自己说,“吃得了麻辣”并不是自己寻亲的原动力,小时候的记忆是忘不掉的。
因为当时付贵有病在身,需要住院治疗,最后去年年底,在樊劲松等人的见证下,付贵才回到石柱老家认亲。
在认亲现场,又见证了一场认亲,这是喜上加喜。樊劲松说,他们的工作,不仅要靠经验,也要考研耐心,有时还需要一点点运气。
亏欠家人太多
见证了无数家庭的悲欢离合,帮助无数迷路的孩子找到了回家的路。樊劲松却很难让家里人满意,他自己也知道,自己亏欠得最多的是家人。
“儿子生日的时候,我通常都在外出差。学校说开家长会,我记得只去开过一次……”他说,虽然妻子和儿子都知道,警察这份职业工作的高强度和危险性,表示理解,但他自己的心里却过不去。“有时好不容易在家休息,就偷偷学点厨艺,做点菜,让家里人高兴一下。”
就在记者采访樊劲松的前一天,他刚从河北出差回来,再过一天,他又要去海南参加一个国际性会议。“又要对得起这身警服,又要兼顾家庭,这很难……”
△重庆市公安局刑警总队追逃打拐支队副支队长樊劲松。
人物介绍
樊劲松,1972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1993 年7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重庆市公安局刑警总队追逃打拐支队副支队长。曾荣立个人三等功6次、嘉奖4次,7次被评为市优秀公务员,先后多次被评为重庆市“青年岗位能手”、“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市公安局“优秀共产党员”、“破案能手”等。2013年3月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称号。2014年荣获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他作为重庆公安民警唯一代表被评为“2014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获奖者之一。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谭遥 摄影 甘侠义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