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运的迁徙“大军”中,他们的背包就是家人的希望与寄托。这里面装着梦想,装着劳动的果实,装着幸福生活。
适逢春节临近,上游新闻记者来到重庆站与重庆北站,带你看看归乡者的背包中,里面满是期盼和温情。
回家的礼物:从家什到“小家人”
时间倒退20年,“城里”的一切,小到毛衣毛裤,大到电风扇等各类家电,在归乡者的背包中,看上去都是那么必不可少——在外务工的游子,过年时总要让厮守故乡的亲人也尝一尝“城里”的生活甜头。用这种方式,架起一座亲情的桥梁。
11日,天空中飘着零星小雨,更给山城笼罩上一种料峭的美丽。
“包包里面的东西,这十几年真的是变化太大了。”在重庆北站,张黎明跟记者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他的返乡之路。
在一众大包小包赶“春运”的归乡者中,“轻装上阵”的他只拖了一个拉杆箱,外加一双可爱的儿女。
2004年,18岁的张黎明读完高中便从酉阳农村老家来重庆务工,一年基本上只能在过年的时候才得空闲回一次家。由于回家的次数少,他总想着要把城里的东西都带回去给家里的老母亲尝尝鲜,“我刚来重庆的时候,经常给我妈买羊毛衫、卡拉ok机这些,基本上都塞满了编织口袋,要背一个‘巨无霸’书包才装得下。”
今天,张黎明拉着20寸的拉杆箱,他身旁还多了一对可爱的儿女,正是三四岁天真烂漫的年纪。“以前我大包小包带回去的都是家用物品,现在交通比以前方便了很多,再加上买东西也方便了,过年把娃儿带回去陪妈耍,一家人团聚,她就很开心了。”
不再负重前行:母子俩喊了棒棒背行李
尽管马上就是大年三十,但重庆站的归乡者并不多,诺大的广场上显得有些空旷。
“进站口恁个大一个坡坡,可能还是要50块钱哟。”“哎呀,你们这些点都不耿直,好嘛好嘛过年过节的!”于女士和棒棒的这段对话,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目光——她只要求棒棒把行李从站前广场出租车停靠站背到进站口,短短几百米的距离,因为有很多台阶,棒棒要价50元,于女士也没有还价,“你们也要找过年钱!”
上游新闻记者看到,于女士带着10岁儿子一起回老家,俩人的物品塞满了一个行李箱和三个旅行袋,掂量着有六七十斤。对于于女士和尚且羸弱的儿子来说,要把这么多行李提上重庆站进站口,实非易事。
“刚来重庆打工的时候,我还是一个没满20岁的小毛头,一角钱都不敢乱花。现在,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了,喊个棒棒无所谓了,只要人不受罪!”虽然从下出租车的地方到进站口的直线距离只有几百米,但牵着儿子的手,一步步轻快地走上回家的路,于女士仍认为这50元钱花得值。
祖国的花朵:玩耍学习两不误
上游新闻记者发现,火车站回乡的儿童,也是春运期间的小小“主力军”,他们的背包里,纵使五花八门,却也有一个共同的特性:作业和玩具都有,孩子们的春节,可谓是学习玩耍两不误。
在重庆北站,小朋友们有的背着蝴蝶形状的小书包,有的背着带拉杆功能的书包,有的还在书包外侧挂了最喜欢的卡通玩偶。
今年7岁的唐妹子,跟着妈妈吴女士,和8岁的杨妹子一起从重庆回老家潼南,她俩手拉着手,各自背着小书包,回家的喜悦在她们脸上展露无疑。
唐妹子素日就爱收集各种各样的毛绒玩具,其中有一只“糖宝”玩偶是她最心爱的,每天晚上她都要抱着“糖宝”才能香甜入睡。这次回家,唐妹子也把“糖宝”装进了小书包,陪伴她从主城回潼南。
小姐妹杨妹子,虽然只有8岁,但她已经是个十足的“桌游迷”了,即使只在潼南老家待半个月,她也带了一盒桌游“德国心脏病”踏上归途。
“我们俩还带了寒假作业回家,还有一些课外书,”杨妹子羞涩地说,“虽然要玩,但是学习也不能耽误。”
时光在变,重庆在变,归乡的行囊也在变。变的是飞速提升的城市建设,它拉近无数异乡的游子与故土的距离;变的是经济的发展,它令昔日看似新奇的物品,俨然成为老家司空见惯的寻常玩意儿;变的是归乡包裹里的世界,它们逐渐变轻,甚至逐渐“变”得鲜活,开出下一代的未来。
但心境未变,归乡的渴望未变,这故土和游子的血脉相连,也亦不会被岁月冲淡。未变的,是你我心中永远的家乡。
上游新闻记者 杨辛玥 摄影 许恢毅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