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硬板式火车票
每逢春运,一张小小的火车票,牵动着无数中国人的神经,对于远离他乡的人来说,火车票承载着对家的思念,它连接的不仅是两地的距离,更是一份岁月的沧桑与历史的积淀。多年来中国铁路的不断发展和变迁,车票也随着更新换代,一张张火车票的点滴改变,是一段铁路成长的见证。
1997年:200多张火车票记录满满的孝心
人物:罗浩
年龄:39岁
购票方式:排队
“广州—重庆、武昌—重庆、深圳—重庆……”对于今年39岁的罗浩来说,珍藏在家里的200多张火车票,是他最珍贵的回忆。
1996年外出打工,之后的16年,他辗转在深圳、达州、重庆等地,换了十余份工作,积累了200多张火车票,只为能常回家看看,照顾好母亲,也见证了他挣扎在梦想与孝道之间的故事。
△旧火车票
罗浩是江津人,1996年到广州打工,从那时候起,他就和火车结下了缘分。年初出门,年末归家,成了他之后16年的固定模式。上个世纪90年代,正是打工潮最盛的时候,很多人到沿海一带闯荡,1996年的夏天,他也跟着着舅舅到了深圳。
“1997年从广州回重庆,兜了好几个圈。”罗浩告诉上游新闻记者,当时深圳到重庆没有直达车,需要坐车到广州再回来。到了广州,他第一次见识了春运的盛况,他和舅舅排了一整天才买到票。“每年能买到回家的火车票,是一年最高兴的事情。”罗浩说,后来父母离异,为了照顾母亲,罗浩从外地回到重庆。
今年母亲已经65岁,罗浩在江津开了一家复印店,生意不错。“母亲年龄大了,需要我的照顾,我也不会再出远门了。”罗浩说。
记者看到,200多张火车票中,有的纸张已经泛黄,有些票上面的字迹已经模糊,但不管它们变成什么样子,都是罗浩最珍贵的回忆。
2004年:五天五夜的漫漫买票路
人物:黄开发
年龄:52岁
购票方式:凌晨4点和老乡轮流排队
2月13日中午12:00,52岁的黄开发坐在重庆北站南广场2号候车厅,他正拿着手机和家人聊微信,脸上带着质朴的笑容。
他告诉上游新闻记者,自己老家在秀山,目前在重庆主城打工。“过年了,该回家了。”提到回家,黄开发笑得乐呵呵的。随后,他向记者展示了自己的火车票,这是儿子在网上帮他订的。“现在的人幸福哦,我们当年买票太辛苦了。”
△重庆北站南广场,黄开发手里攥着网上买的火车票说,以前为买一张火票曾排了五天五夜的队
说到火车票,黄开发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他28岁开始外出打工,去过广州、贵州、福建、江西等地。
“那时候为了能买上一张火车票,真的很不容易。”王开发向上游新闻记者讲述当年排队买票的情景。
2005年之前,秀山还没通火车,只能坐车到怀化去买火车票。2004年他去江西打工,几个老乡相约一起去怀化买票。一到怀化,几个人就直奔火车站。当时那个售票大厅,人山人海,一眼看去密密麻麻全是人。“真是第一次看到那么多人,每个窗口起码排了近100米,远远超出我的想象。”黄开发说,几个老乡按照计划行动,一个人找窗口排队,一个人去找附近的小旅馆住下来,一个人去买干粮,充分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我们几个人一起排队,每个人站一会儿,累了就换人,饿了就啃馒头。”黄开发说,当时也是冬天,天气又冷,为了排到前面,他们凌晨4点过就到火车站排队,冷了就原地跳一跳,搓搓手,盼星星盼月亮终于轮到他们了,却被告知没票了。几个人来不及灰心,第二天又重新排队买。最后排了五天五夜,才终于买到了火车票。
2010年:两口子排了一下午队
人物:周朝文夫妇
年龄:
购票方式:排队现场买
相对于黄开发来说,周朝文夫妇俩就幸福多了。
他们老家在武隆,两人都在主城打工。2月13日下午,夫妻俩带着自己买的凳子,坐在重庆北站南广场一棵大树下聊天,夫妻俩有说有笑,场面非常温馨。
△重庆北站南广场,周朝文和爱人左永芝说,网上买火车票真的很方便
“只买到站票,所以干脆买两个凳子在车上坐。”面对记者采访,周朝文解开上衣口袋,小心翼翼的从口袋内翻出一张崭新的车票,他告诉记者,这是儿子在网上帮忙抢的票。“这几年都是儿子从网上给我买票。”周朝文说,自从可以网上购票后,他们再也不用担心买票难的问题了,儿子都会早早在网上帮他们买好票。他们只需要拿着身份证,到火车站取票就行了。
“原来我们买票都是自己来排队。”周朝文说,他们夫妻俩常年在外打工,但都走得不远,2010年到贵州打工的时候,当时票也不好买,他们两口子排了一下午才买到票。
2018年:手机订票自助取票两小时搞定
人物:何琳
年龄:25岁
购票方式:网上订票自助取票
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9点02分,何琳缓缓站起身,背上背包,拉着箱子走出家门,准备到重庆西站坐高铁回贵州过年。
“从家到西站最多40分钟,到了火车站不用排队买票,直接取票进站,2个小时绰绰有余。”何琳在心中默默计算着时间,气定神闲的出门,坐车。
△重庆北站南广场自动取票处,乘客排队取票
今年25岁的她,去年刚来重庆上班,临近春节,通过手机买了回贵州的火车票。“网上买票太方便了,打开手机几分钟就搞定。”何琳告诉记者,她之前一直在贵州,没单独出过远门。之前父母还担心她一个人买票什么的不方便,结果她告诉父母自己在手机上抢到了票。“渝贵铁路开通了,2个多小时就到家了,他们也很放心。”何琳说。
2月14日上午,记者在重庆西站售票大厅看到只有稀稀拉拉的人群,窗口最多只排了10来个人,和一旁熙熙攘攘的互联网取票区相比,显得格外冷清。
△重庆北站南广场候车大厅,电子屏正显示着候车信息
数据显示,12306日售票能力已从1000万张提升到1500万张,能够承受每日最高400亿次点击。春运前夕,全国车票预售最高日售出1382.3万张,其中互联网售票比例达到82.8%,线上购票,已经成为了大多数人的选择。
如今,裹着军大衣、排队几天几夜买火车票的画面几乎见不到了,那个画面仿佛已经成为历史的剪影,被永久封存。
春运,这场人类最大的年度迁徙仍将继续,但故事的关键词,不再是那张小小的火车票。
上游新闻记者 黎静 摄影 李斌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