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桥上的精美壁画再现当年高中状元时的盛况
状元桥旁记录宋朝两状元的文字
恢弘古典的状元桥
璧山网消息,初冬暖阳,市民漫步于观音塘湿地公园,屏风、挑梁、隔断……极具仿古风格的廊桥和亭台楼阁依势而建,点缀于山水间。
而公园内恢弘古典的状元桥旁,一段文字尤为引人注目:中华科举起于隋,止于清,一千三百年出状元五百有余,北宋之璧山独占其二,曰冯公时行、曰蒲公国宝……
璧山大地,悠悠千余年间,同一朝代出两名状元,铸就了当时璧山在巴渝地区的文化高峰。
冯时行:忠义凛然勤政爱民
冯时行(公元1100年—1163年),璧山人,然而本地百姓对其知之甚少,当记者翻遍史料,这个曾经的大宋状元,从历史的烟尘中走来,从模糊到真切,从遥远到邻近。
苦读诗书、志趣非凡的冯时行在少年时勤奋用功超乎常人,北宋徽宗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24岁的冯时行凭着真才实学,获进士第一名,荣登榜首,成了状元。面对国土沦陷、大厦飘摇的大宋江山,他胸中涌动着豪情壮志,渴望将自己一身才华倾注家国,拯救民族于危难之中。
然而,当时老奸巨猾、恶贯满盈的蔡京把持着朝政,他看中了新科状元的满腹经纶和华美文章,一心想将冯时行收治门下,为其做爪牙,然而心高气傲的新科状元郎连想都没想,就一口回绝了他的“盛情”。
于是,不愿阿谀奉承、伺候权奸的冯时行被送到千里之遥的偏远蜀地——云阳东北的云安县当了个小小的县尉。新科状元大济天下苍生之宏愿还未打开,就在北宋一片嚣张又颓靡的“乱箭”中灰飞烟灭。
就在冯时行被赶出京城两年后,大宋王朝写下了中国历史上最耻辱的一页。宋徽宗、宋钦宗及后妃、皇子等数千人被金人掳走后北撤。靖康耻,北宋灭。
而此后,他一贬再贬,去了江东更加偏僻的奉节做县尉,再后来当过江原县的县丞。直到35岁,才做了四川眉山市丹棱县知县。所到之地,冯时行一次次体验到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辛酸和苦痛,他最大限度地兴利除弊,促进生产发展,让老百姓过得舒心一些,当地百姓每每说到他,无不啧啧赞叹。
南宋初年,岳家军不断收复失地,金军溃败如流水。风势正劲时,金国要求与南宋朝廷讲和,并且表示要把徽钦二帝送还南宋,以示友好。
38岁的冯时行接到圣旨,进京面见皇帝。大殿之上,生性耿直、一腔赤诚的状元冯时行,一开口就说:“金人议和,何足深信!”一连串的治国之道就从他的嘴里冒出来,说到加强防备,先发制胜,说到重兵把守,重用岳飞……
然而并不看好主战的宋高宗耐着性子听他侃侃而谈,虽面无表情,胸中已是怒火中烧。当他呈上《请分重兵以镇荆襄疏》时,高宗皇帝未看完,就再也忍不住了,斥道:“杯羹之语,朕不忍闻!”
冯时行再次被赶出京城!这一次,去的是万州这一边远小城做知府。随后,奸臣秦桧更是找尽一切借口灭掉主战派,很快冯时行便被完全削去官职,成为一介庶民。
从此,冯时行开始了18年寂寞的山林生活。他归隐故里璧山后,在缙云寺教书度日,同时,他还著述了大量忧国忧民的文章和诗作,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他忧时报国的思想。
秦桧死后,冯时行才被重新起用,此时的他已是双鬓斑白的花甲老人。他又先后在蓬州、黎州、彭州等地任职。他一生勤政爱民、功绩卓著,终身为民奋斗,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冯时行病逝于工作所在地。
冯时行的一生,饱读诗书,胸怀天下,勤政爱民,这个巴渝第一状元,是璧山人的精神魂魄,更是巴渝大地的闪亮符号。
蒲国宝:著《金堂南山泉铭》一文
另外一名状元蒲国宝,由于记载很少,我们只能从仅有的史料中知其梗概。
蒲国宝是璧山蒲坎坝(蒲元场)人,南宋开禧年间(公元1205年-1207年),蒲国宝中进士第一,成为宋代的又一名重庆籍状元。故《四川通志》说:“国宝与同邑人冯时行先后鼎名。”
明清之时,璧山县城建有冯、蒲二状元坊,凉亭关石崖上刻着:“尝怀抗书冯时行,太息通经蒲国宝”的对联,意思是说冯时行曾经给皇帝上书,主张抗金,支持岳飞抗战;而蒲国宝则是一位遍习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还深通广晓经书、史书的忧国忧民学者。
蒲国宝生活在南宋动荡之时,长期匿居璧山乡下,潜心治学与书法,书法精美,尤擅楷书,今重庆渝北区鸳鸯街道多功城遗址的翠云寺内尚存其手书“天池寺”匾额。但其著作多散失,如今仅存《金堂南山泉铭》一文。
据传闻,南山泉,在璧山南部金堂所在地,乃一清冽甘美之泉,但却一直鲜有人知。蒲国宝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公元1197年)作《金堂南山泉铭》,文中介绍:前朝时,家家户户嬉戏逸乐,人们往往把品茶斗艺、夸耀见识作为乐事。到了靖康后,天下动荡,人民苦于战乱,百姓困苦,赋税繁重,泉水的甘甜与否,哪有闲暇来品评?
黄才叔先生,是来自北方的一位修为颇深的高人,他在金堂南山之南,亲手披荆斩棘,割掉荒草,在景色最宜人的地方,建造了十余间房屋,可说是最佳的幽居别墅。而岩洞间废弃了的泉水,又被他接引到庭院中来,水声叮咚、悦耳动听。
每逢空闲日子,蒲国宝就带着几个好友,拜访黄先生的仙居,去洗涤尘心俗虑,到了那里一坐下来便感到烦心酷暑立刻变成了清凉世界。用泉水来煎茶品茗,又是那么芬芳甘甜。
他由此感悟到:世间一切事物的兴衰成败、顺达间阻,“亦自有时,何独泉耶”,即任何事物均需机遇,遇到有识之士(伯乐),其自身的价值才能显现出来。
所以,他有感而发,写下这篇《金堂南山泉铭》。在文中,他除了赞美南山泉“清新香洁,酌之如醴”外,并抒发感慨:“一泉小物,隐而弗示,不有奖鉴,孰发其秘”,就是说无人宣传南山泉,其甘洌芬芳就不为人所知,故“勒铭山阿,以告吾类”,把“铭”文刻在山崖上,以告天下人。
可以说,《金堂南山泉铭》是南宋时期璧山县的一份旅游广告,也可以说是一篇托泉寓人、渴求伯乐的哲文。如今读来,仍给人以不少启迪。
原标题:璧山:宋朝两状元:铸就璧山文化高峰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