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燕所在的精神病院
谈起晓燕,沈父满是无奈
都市热报消息,不到20平米的炒菜馆,油烟味刺鼻。满是油渍的餐桌对面,坐着一位中年人,一双无神的双眼盯着桌子:“小杨,为了我家晓燕的事,大热天还专程跑一趟,真是辛苦你了。”
这位父亲双眼近盲,只能看到一点微弱的光亮。他看不清坐在他对面说话的人,便一边盯着桌子,一边和对面这个年轻人说话。
这个年轻人和这位盲父及其女儿之间有何故事?记者走访调查后发现,背后是一个女儿想要回家的愿望和一位父亲拒绝的无奈。
一通意外的来电
“我爸爸一直觉得我有精神病……”
上周一上午,从事广告行业的杨烁接到一个陌生来电。电话里传来一个陌生的女声:“喂,是杨烁吗?”
“是我,你是?”
“我是你大学同学,沈晓燕。”
这个名字,自从2011年从川外毕业后,杨烁就再也没听见过。印象中,对方是一个听话的,皮肤白皙的女孩,她总是坐在角落,一言不发。黑黑的长直发,朴素的衬衫,是杨烁对她的最后印象。
女孩接下来说的话,让杨烁觉得他在“做梦”:“我爸爸一直觉得我有精神病,我觉得我好得差不多了,他还是让我住在精神病院,不让我出来……你能帮我和他说一下吗?我不想住这里了。”
“我以前是有病,但是我现在已经好了,医生说,只要家人愿意来接,我就可以回家了。”不等杨烁回话,晓燕又自顾自地说:“你不愿意也没关系,把我们大学辅导员电话给我,我让老师来给我爸爸说,老师说的话他一定听。”
从晓燕40多分钟的电话描述中,杨烁才知道,原来2011年大学毕业后,晓燕因为精神分裂,不停被送进精神病院。7年间,她几乎都在医院度过。
“一犯病,他们就把我送进去,现在我已经半年没有发作了,为什么还不让我回家?”隔着电话,杨烁也能感受到晓燕想出来生活的渴望。
“只要我爸爸同意,我就能回家。”电话中,晓燕反复说到。
一个“正常”的病人
“我想回家,看看丈夫,看看孩子”
被家人数次送进精神病院,可在电话中,晓燕逻辑清楚,吐词清晰,杨烁怎么也不愿相信,这个给自己打电话的老同学,是一名精神病人。
“我给所有同学都打了电话,他们都换了号码,打了十多个,都是空号,这才找到你……”隔着手机,杨烁能听出晓燕的无助,“帮帮我,我想出去。”
杨烁明白,除了自己,没有人可以帮助晓燕,他必须去一次铜梁,和晓燕爸爸“谈判”。
为了证实老同学是否真的被“关”进精神病院,本月19日上午,杨烁和记者驱车来到铜梁精神病医院。
杨烁一路直上到二楼,铁红色的大门内,护工正负责为整层楼的病人送饭。
杨烁向护工说明来意。“哦,找沈晓燕啊,进去吧,她就在里面病房。”
在几十名病人中,杨烁一下子看到了沈晓燕,过肩长直发整齐扎在脑后,穿着一件黑色连衣裙,看起来很“正常”。
看见杨烁,沈晓燕非常高兴。“老同学!”她高呼着,“谢谢你,谢谢你来看我了!”
“其他同学还好吗?王老师,蒋老师还好吗?”班上同学和专业老师的名字,沈晓燕都记得无比清晰。杨烁怎么也没有想到,眼前如此“正常”的沈晓燕,会被家人送进精神病院。
“去年,我结了婚,生了孩子。做完月子后,我爸又把我送进了医院,半年了我都没有复发,为什么还不让我出去呢?”沈晓燕觉得自己特别正常。她说,她想回家,看看丈夫,看看孩子。
沈晓燕的主治医生周医生称,今年年初,沈晓燕刚送来时,的确有精神分裂症状,可在医院最近这半年,医院一直监督她按时服药,如今她的病情已经平稳半年。如果家人同意,沈晓燕可以出院。
一名无奈的盲父
“她在家里不停摔东西……还会打我”
沈晓燕能不能出院,关键在于她的父亲——沈勇。根据沈晓燕提供的地址,杨烁又赶往她父亲工作的盲人按摩店。
杨烁给沈父打电话后,他说马上出来。很快,盲人按摩店的门口,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扶着门,缓缓走出。杨烁和他打招呼,他点头说好,眼睛却一直盯着地面。沈晓燕的父亲,原来是盲人。
“女儿不在身边,我也能照顾自己,我办了残疾证,每个月,国家还要给我多发几百块钱。”沈父瞪着眼睛笑着说,虽然看不清,但依稀能从光亮分辨方向,因此,他必须把眼睛睁大些。
但提起女儿,沈父的笑容,一下子凝固了。“我也不想把她送到医院去,可是她在家里,不停摔东西,摔东西……她还会打我。”
沈父称,大学快毕业时,晓燕的精神突然失控。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他为晓燕张罗了一份水厂的工作,干了不到一个月,晓燕又复发,他只好又把晓燕送回医院。如此反反复复,女儿进了多少次精神病院?他也不记得了。
沈父说,“晓燕妈妈也是这个病,可是不打人,晓燕,她打了我好多次。”“她只能在医院,在那里,她的病,就不会复发。”沈父不停地重复这句话。
但即使这样,几乎看不见的沈父,每个月总是带着晓燕爱吃的零食,去医院看她。
杨烁提到晓燕想要离开医院的事,沈父摇头:“她哪次从医院出来时不是好好的?出来不到半个月,她又会犯病。”
沈父称,为了让女儿康复,他曾带着女儿去私人医院做过上万元的治疗,还给女儿介绍过一个对象。“两人瞒着我,偷偷去办了结婚手续,对方马虎的性格,又让晓燕常常忘记按时吃药。生完孩子后,晓燕的病,再次复发,在家里把家具摔了个稀巴烂。”
寒冬1月,晓燕坐完月子那天,这名眼盲的老父,半哄半骗地再次把女儿送进了医院。并以监护人的身份,为晓燕办理了离婚手续。
一次“最好”的选择
“我退休了接晓燕回农村,照顾她们娘俩一辈子”
沈父说,他至今不敢让晓燕知道她已经离婚的事。而这,也是他不敢接晓燕出院的原因。没了丈夫,孩子给了男方家……晓燕出来之后会发生什么?沈父不敢想象。
“只要她的病可以好,我愿意去做任何事情。在医院里,她至少可以活得简简单单,不用去面对这个社会,这样,有什么不好?”面对女儿想出来的请求,沈父说,他不理解,呆在医院,难道不是女儿最好的选择吗?
“再干两年,我就退休了,没有别的路子,我就打算那个时候再去接晓燕,我们一起回农村,我照顾她们娘俩,过一辈子。”沈父说,这是他能为晓燕做的最好的、最安全的选择。
回程的路上,杨烁又接到晓燕满怀希望的电话:“你见到我爸爸了吗?他怎么说?”
“叔叔说,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会接你出来。”
得到杨烁的答复,晓燕很是开心。她说,她会等到出院的那一天。她期待像正常人一样,在阳光下工作和生活。
(因涉及当事人隐私,文中人名为化名)
专家意见
精神病人治疗的目的是回归生活
原重庆精神病院院长,现重庆第十一人民医院院长胡晓林:如果晓燕的精神分裂症已经有半年未复发,那表示晓燕的病情已经相当稳定,这样的情况,建议晓燕出院治疗,家人的爱护远比在院内接受公共治疗更好。“精神病人治疗的目的,是让他们能够向正常人一样生活乃至走向工作岗位,而不是让他们常驻医院,避免外界任何接触。其实,多数病情已经受控制的精神障碍者,只要按时按量服药,病情不会复发,社会应该给他们多一点关爱和包容,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当中。”
都市热报记者 郝树静 摄影报道
原标题:“爸爸,请接我回家”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