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消息,在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柑园村,53岁的彭得贵是远近闻名的“中华名果”巫山脆李种植大户。他的长子彭斌是种植能手之一,而他的次子彭军,在儿时失去双手后,不仅利用网络帮家人销售脆李,还在今年参加高考,有望在秋季进入大学校园。
5岁时,彭军因触电而失去了两只手臂的前臂和手,只留下了上臂。“当时,家里本来就很穷,我落下残疾以后,就更是雪上加霜。”
彭军6岁时,巫山的一位盲人老乡带了一个40多岁的万州盲人过来,相约和他一起外出漂泊求生。从此,彭军和这名姓胡的盲人一起外出漂泊,两人相依为命、情同父子,一起生活了七八年,直至彭军14岁。
胡姓盲人曾经能够看清这个世界,还念过初中,但后来他的视力越来越模糊,直至失明。他借助失明前的记忆,学会了弹电子琴唱歌,年幼的彭军则充当了他的“眼睛”和助手,长大后,彭军也开始唱歌。
他们去过宜昌、福州、厦门、汕头……每个城市住四五天至一两月不等。他们在不同的人群聚集区唱歌,期待着善心人的施舍。因为并非每首歌都能赢得好心人给予的钱财,所以他们通常需要一首接一首地不停唱,“有时,第二天起床后喉咙还在疼”。
他们住在最便宜的小旅馆里,“那时,我们最害怕下雨,下雨就意味着这一天可能没有任何收入”。
他们经历过很多温暖的时刻,比如,好心的旅舍老板免去他们的房费,慷慨者给出的数额超出他们的期望,在城市辗转时有人主动帮助他们……
也有灰暗的时候:有一年,彭军得知母亲生病后,请另一个帮盲人带路的残疾人帮忙填写汇款单,为母亲寄回相当于他当时几乎全部身家的3000元。但是,当时并不识字的他却被对方骗走了这笔钱——对方并未汇给他的母亲。
这段悲惨的经历刺激了他学习,他向盲人描述自己看见的字是如何写的,盲人再告诉他该怎么念,又是什么意思。
直到2006年,父母告诉当时14岁的彭军,老家的希望小学可以接收他这样的残疾学生。
读书一直是彭军的梦想,他欣喜地进入校园。因为他比其他同学大出七八岁,加之身体残疾,让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得不忍受着同学们的异样目光,但他坚持了下来,平心静气地告诉同学们发生了什么。渐渐地,他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结交了好友。随后,他进入曲尺乡东莞中学,再进入巫山中学念高中。
今年,26岁的他高中毕业,高考考了351分。对于普通学生来说,这个成绩并不是很值得骄傲,但对于一个没有手、无法快速流畅地书写的残疾人来说,这是一个让他感觉欣慰的分数——书写是他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他需要用牙齿咬住笔,用两只上臂夹住笔,再摆动两只上臂写字,困难是不言而喻的。经历无数次失败后,他才终于学会了写字,可是,书写速度却难以提高,“每次考试几乎都没办法写完”。
除了令他欣慰的高考成绩,他还有许多骄傲时刻:他可以用两只上臂夹住锅铲,在锅里热饭或者炒鸡蛋。母亲患心脏病就医期间,他独自一人在家留守,不仅生活自理,甚至还管好了家里的牲畜。
在老家,他还能帮家人扫地、整理房间,替父母的小卖部售卖货品。他还用网络帮助家人销售脆李——他能用肘在智能手机上操作,在朋友圈中发布关于脆李的消息。
这一切,让彭军有信心迎接未来的更大挑战。“残疾是我无法改变的命运,但我要尽量精彩地活着,靠自己而不是靠别人的同情和施舍去活着。”据悉,目前已经有高校表示愿意录取彭军。
原标题:26岁的高考青年:用上臂夹住笔书写不屈人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