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渝工作室里整齐的摆放着大小不一的葫芦画。 实习生 张静 摄
最小的葫芦画不及拇指大。 实习生 张静 摄
华龙网消息,一只铅笔,一块四四方方的麻布,不大一会,一匹奔跑中的骏马跃然呈现于麻布之上。正在作画的这位老人正是被南湖社区居民们熟知的“葫芦达人”李华渝。他通过自己的一双巧手,不仅在麻布上作画,还在葫芦上绘制出一幅幅精美图案。不仅如此,他还将出售葫芦画所获得的资金捐献给公益站。2016年,他的葫芦画被列为南岸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李华渝正在往麻布上绘制图画,为社区老人准备新年礼物 。 实习生 张静 摄
“他很热心,画画也好看,画了很多葫芦,大大小小都有。”在重庆市南岸区的南湖社区居委会的楼下,提起李华渝老人,大家总是能说上那么两句的。“他就在居委会对面微益坊二楼”,一位居民告诉记者。在微益坊内,记者见到了正在麻布上作画的李华渝。“这些画都是逢年过节送给社区老人的,用来慰问那些老人家。”李华渝边说边用笔在麻布上挥舞着,不大一会,一匹矫健的马被展现了出来。虽只是简单的线条,还未着色,但马匹奔腾时的力量感已跃然于布上。
李华渝将葫芦娃绘制在葫芦上。 实习生 张静 摄
走进李华渝的工作室,入眼便是一排排的葫芦,大小各异,但每一只葫芦上都绘制着不同的图画。有山水花草、卡通动漫人物、十二生肖,还有寿星老人以及人们熟知的葫芦娃们,每个葫芦上的图案都生动精美。大的40多厘米高,有半人高。小的5厘米左右,不及一个拇指大。
“我从2012年开始画,先在纸上画画,然后在扇面上画,最后画到了葫芦上,这些年少说也画了上千只葫芦了。”李华渝说着拿起一只最小的葫芦,不及拇指大的葫芦上却绘画着两只白鹤,白鹤的羽毛、眼睛、甚至眼神光都清楚明了。不仅在完整的葫芦上作画,李华渝还将葫芦画做成了一套齐全的茶具,茶壶、壶盖、茶台、底座、勺子等等皆由葫芦做成,李华渝又在上面进行绘画,让一套茶具更像是一套极具艺术性的工艺品。在2016年,李华渝的葫芦画被列为了南岸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但令人惊奇的是,拥有如此娴熟画功的62岁李华渝并未经过任何绘画方面的专业学习培训。李华渝告诉记者,受父亲的影响,自己从小便喜欢画画,但因为工作忙的原因,直到2008年退休后才重拾画笔。李华渝的父亲是一位广告绘画师,因此,对李华渝的绘画之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退休前的李华渝在重庆市美术公司工作,“我在公司的美术部,里面都是专业院校毕业的绘画老师,耳濡目染,多多少少对我的绘画能力也有了一些帮助。”李华渝就是通过父亲的指导和身边同事的影响,以及自己对美术作品、相关书籍的研究,通过大量的练习,绘出了一手好画。
2016年,李华渝的葫芦画被列为南岸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实习生 张静 摄
李华渝不仅绘画好,人也十分热心肠。退休后的他在南湖社区图书室做志愿者,有人来找他画画,他来者不拒,为他人作画,不收一分钱,还免费教感兴趣的人画画。“我毕竟不是专业(学画画)的,大家来找我是看得起我,尽自己所能,能帮就帮,只要居民高兴了,我自己心情也好。当然我更希望葫芦画能够被更多的人熟知,并将它不断的传承下去。”
通过售卖自己绘制的葫芦画所获得的钱,李华渝拿出一半捐入了社区公益站,用来修复社区街道路灯、公共设施、路面等等。“不仅是葫芦画,你看我们社区居民还会自己编织一些小玩意儿,毛线做的装饰品,以及一些珠子串的钥匙扣都会拿出去售卖,挣得的钱由他(李华渝)看管,每个月会算一次账,一半交给公益站”,一位南湖社区的居民拿着用珠子串起的小猪钥匙扣说道。“其实社区的很多人都在为这个社区做着贡献,我也是利用自身的能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社区争点光”,李华渝道。
华龙网记者 林楠 实习生 张静
原标题:在葫芦上作画 62岁老人自学绘画成为葫芦达人做公益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