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抗战中被炸成废墟的朝天门 人来人往异常繁忙的重庆码头
05-01 13:09:58 来源:爱历史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宣布迁往重庆,从那以后一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4月30日还都南京,重庆一举成为了全国的政治、文化、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

大量机关、厂矿的内迁,重庆人口激增,重庆的城市建设获得了极大发展。

抗日战争刚刚爆发之初,重庆的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都比较落后,而唯独背靠长江的水路运输最为发达。

为了能够满足抗战货物运输和人员往来的需要,当时的国民政府对重庆大大小小的码头进行了整改,重点修建了朝天门、千厮门、临江门、太平门、望龙门、江北等码头。

在当时为了避免码头管理的混乱以及争抢生意,在当时重庆的码头还规定卸货的码头工人只能负责搬运货物,不能帮旅客提运行李。

提运行李的业务由码头上专门的苦力负责。同时还对各个停靠码头卸货的工人分地区负责,避免因抢单发生冲突。

抗战时期,重庆人口也从战前的47万,激增到了1945年的125万。

在此期间,重庆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区面积也不断扩大。

在原本渝中半岛老城区以外,又在沙坪坝、南岸等地设立了新城区,用来安置新迁入的政府机关、学校和工矿企业。

以上所有照片均为美国记者哈里森.福尔曼拍摄,由“爱历史”进行后期电脑上色。

抗战中被炸成废墟的朝天门 人来人往异常繁忙的重庆码头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