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首个诺奖得主主导的新材料研发平台落户两江新区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缘何青睐重庆?
08-07 06:54:01 来源:重庆日报

QQ图片20190807065020_副本.png

重庆日报消息,今年4月,诺贝尔奖(重庆)二维材料研究院签约落户两江新区,因发现石墨烯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诺沃肖洛夫担任该研究院名誉院长,并牵头组建团队。

这是我市第一个由诺贝尔奖得主主导的新材料研发平台,将为我市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也将为我市招才引智和集聚高端科技人才产生示范效应。

近两年来,着眼于高端创新资源不足的短板,我市着力优化创新生态,积极搭建创新平台、营造创新氛围、优化创新政策、强化创新服务,集聚了一大批国内外高端创新平台和高端创新人才团队在渝落地,为重庆高质量发展献智献力。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青睐重庆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国家石墨烯研究院在国际石墨烯研究领域首屈一指,被誉为全球石墨烯科研活动的中心。全球众多机构都曾向其递出“橄榄枝”,希望合作进行技术研发。

为什么诺沃肖洛夫会青睐重庆?要知道,从他收到两江新区的邀请,到最终敲定落地,仅用了半年时间。

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在全市范围加快实施,众多科研机构聚集形成良好创新氛围,以及各种石墨烯的应用场景在此应运而生,让诺沃肖洛夫迅速作出决定。

专注于以石墨烯为代表的二维材料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该研究院拟采用“双研发基地”模式运营,即:基础理论研究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国家石墨烯研究院及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研发团队承担;相应技术和产品的应用研发、孵化转化及中小试由研究院承担。

可以预见,海内外团队联合研发,必将给重庆石墨烯产业发展注入更大创新活力,预计5年内,研究院团队规模将达到100人。

无独有偶。6月初,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领衔的重庆允升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允升科技)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

作为我国信息和计算科学领域的泰斗级人物,倪院士看重的是允升科技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够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更“接地气”的服务。

通过院士专家工作站与重庆深度结缘,倪院士将结合自身在全国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前瞻性研究以及先进技术成果,推动重庆乃至全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以及新旧动能加快转换,走更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互联网自主发展之路。

引进建设高端研发机构产生强大虹吸力

重庆搭建创新平台对创新人才产生如此强大的虹吸力,与我市推出的一系列创新“组合拳”密不可分。

近两年来,我市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合作专项行动,围绕大数据、智能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设一批创新平台,合作模式包括设立研发机构、共建联合研发基地(中心)、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中心)等。

同济大学是首批与重庆市政府签订全面创新战略合作协议的高校之一。随之而来的,是同济大学重庆研究院的建立。

同济大学重庆研究院将有效整合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创新资源,以重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为区域经济发展转型提供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有效支撑。

如今,该研究院已有正式员工22人,其中研发项目人员15人,另有6名同济大学常驻科研博士、教授,作为该研究院的核心科研团队,主要负责建设研究院下设的重庆同济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和长江水环境智能监测科创中心。随着创新平台建设的推进,今后,该研究院还将聚集更多研发人才。

据统计,目前,我市已累计建设新型研发机构75家,其中引进39家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及企业来渝建设一批高端研发机构。目前,高端研发机构约有高级职称人才436人,拥有两院院士(含柔性引进)21人、国家级人才35人,创新主体得到不断壮大。

突出“高精尖缺”吸引更多创新人才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创新,归根到底要依靠人才。

如今,我市高层次人才队伍正在不断壮大,国家级科技创新人才达到608人,较2016年增长25.6%。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强化高端创新平台支撑,发挥平台集聚人才的重要作用,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目前,我市已建立重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庆高新区、璧山高新区、永川高新区、荣昌高新区4个国家级高新区,全市各类创新园区共41个。建成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基地784家,其中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55个。

此外,我市还在加快建设环大学创新生态圈。重庆医科大学创新生态圈引进医疗创新项目22个、新型医疗公司14个和生物医药创投基金4只;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引进项目58个、入驻专业机构37家;以光谷·智创园为特色的重庆大学创新生态圈前不久也已亮相。创新生态的优化升级,让更多创新人才愿意扎根重庆,为重庆献智献力。

该负责人称,今年,我市还将继续实施技术创新合作专项行动,引进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推动更多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在渝布局。同时,加快建设“双一流”大学,支持在渝高校与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合作,全面对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创新资源,建设高水平大学和优势学科,加强信息、生命、人工智能等新兴学科建设,大力提升高校创新能力。

此外,我市加大本土创新人才培育力度,启动实施“重庆英才计划”,围绕我市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行业发展需求,持续支持优秀科学家、名师名家、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技术技能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用5年左右的时间,有计划地遴选支持高层次人才2000名、创新创业示范团队500个,示范带动各地区各部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重庆日报记者 张亦筑

原标题: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缘何青睐重庆 创新平台聚集创新人才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