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网络沉迷
日前,教育部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充分认识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迅速开展全面排查,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显然,中小学生网络沉迷问题已十分严重,亟须多方协作,共同应对。就此,多家媒体发文参与讨论,将问题引向深入。
齐抓共管方能有所成效
第四十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其中学生群体规模最大,占比为25.4%。更引人注意的是,孩子们的“触网”年龄越来越小。从中小学生个体层面讲,沉迷网络容易导致生物钟紊乱、精力不足、思维迟缓、学习兴趣丧失、社会活动减少、人际交往技能退化等。而精神性成瘾行为本身就很可能连带出厌学、暴力、侵害、盗窃等社会问题。防止沉迷网络,内因是关键,中小学生必须增强自律和自控能力,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养成健康上网的好习惯。
从互联网生态层面讲,面对商业利益驱动、网络诱惑、中小学生好奇心等复杂因素,只有有效控制有害信息,孩子才能不暴露于“网霾”之下。比如网络游戏,投资者的出发点必然是吸引更多的人来玩,因此要营造出良好的网络游戏环境,开发者和运营商就要自觉把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摆在重要位置,不能为一己私利传播不良内容。而对于排查中发现的涉及中小学生的网络违法违规行为,更要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整治。
从教育引导层面讲,我们既要合理疏解孩子的上网情绪,又要严肃认真对待孩子沉迷网络的问题。家长要以身作则,有意识地放下手机、电脑,与孩子多一些面对面的交流。教育工作者要保持清醒、敢于亮剑,在教育的过程中提升孩子对于网络的认识能力,让网络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助推器。
网络世界既光鲜亮丽,也陷阱丛生。沉迷网络,会让孩子忽略现实中更重要的东西,会让孩子丧失前行奋进的动力。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治理,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和成长氛围,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身心健康地快乐成长。
(原载《人民日报》,作者张树辉,有删改)
网络平台的责任不容推卸
多年来,未成年人沉迷网游的问题未能有效解决,平台依然是绕不开的责任方。在网上,流传着各种绕开防沉迷系统的技巧。对作为互联网原生部落的这一代未成年人来说,防沉迷系统在很多情况下形同虚设。
互联网公司是网游经济的最大受惠者,而它们也承担着保护未成年人健康的最主要责任。它们理应不断升级防沉迷系统,堵住技术漏洞,以最严苛的管理限制未成年人玩游戏。从目前的事实看,一些互联网公司做得依然不够,道德的血液被商业利益侵蚀污染。
未成年人沉迷游戏之所以问题突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一些互联网公司把过多的盈利目标寄托于网游之上。这个问题涉及到互联网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网络游戏诞生于互联网发展之初,赋予玩家虚拟的乐趣,而在当下,互联网已经深度介入人们的生活,互联网经济的想象空间是巨大的。游戏这块肥肉虽好吃,却一点也不健康。
互联网公司一方面宣称推出了各种防沉迷措施,另一方面又不断推出新游戏、扶持游戏开发者,这种左右手互搏的情境,归根结底跟它们僵化的利益观有着密切联系。的确,游戏在短时间内变现快,满足互联网公司利润增长的需求。但是,从长远看,游戏并不能推动产业向前发展。仅仅在文创领域,互联网公司可以做的就有很多,盯着游戏不放,离梦想和责任感太远。
当然,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平台,显然并不公允与切实。很多家长抱怨网络游戏给孩子造成的伤害,却无力对孩子使用电脑和手机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作为与孩子最亲近的人和最重要的教育者,家长也有责任提高网络素养,用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和教育。互联网社会治理与现实社会治理已分不开,互联网上出现的各种问题、矛盾,其根源可以追溯到现实社会的问题。六一儿童节到了,为孩子守护一片蓝天,构建一个适合他们成长的健康环境,这是《未成年人保护法》所明确的所有社会成员的法定义务,也是道义责任。
(原载澎湃新闻网,作者文平,有删改)
预防网上沉迷还须线下发力
家庭是防止青少年网络沉迷的第一关。教育部发布《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明确提出家庭要发挥好第一个课堂作用,父母要承担起第一任老师职责。要求家长做到教育引导、以身作则、注重陪伴、疏导心理、配合学校。如果父母本身就是重度使用手机的“低头族”,又或者家庭教育在习惯培养和日常陪伴上缺乏必要的投入,又怎能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呢?培养孩子健康广泛的兴趣爱好,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和积极有效的沟通,是家长们的义务和责任。
学校是防止青少年网络沉迷的有效阻隔。要通过开展家访、召开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方式,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网络素养,掌握沉迷网络早期识别和干预的知识,安排好孩子放学后和节假日生活,将预防中小学生网络沉迷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学校要加强午间、课后等时段的监管,运用政策依据对学生使用手机进行规范管理,及时掌握中小学生使用网络基本情况,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引导青少年向现实生活靠拢。
在世界范围内,青少年过度使用网络都是一个社会性的难题。因此做好防沉迷工作绝非易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发力,打好“组合拳”。政府要从保护未成年人出发,设立游戏分级制度,对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等内容进行严格审查,加大对网络的监管力度,弘扬网络的正向价值。网络运营方必须承担起应负的社会责任,建立完备的注册审核机制,杜绝青少年随意盗用父母信息上网。全社会都要积极参与沟通协调,整合资源、齐抓共管,为孩子们提供健康有料的“精神大餐”,提高孩子们对网络不良内容的免疫力。
(原载中国文明网,作者程序,有删改)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