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坐在电影院的放映屏幕前,欣赏着播放的画面、情节和人物时,你可知道电影究竟是如何被发明出来的?电影的画面又是怎么来的?
电影的问世源于一场赌约。1872年,英国几名赛马者为马奔跑时是否始终有一只蹄子着地而争论不休,并为此打起赌来。麦布里奇为了解其中缘由,便在马道一侧放置了24台相机,当马跑到各相机前时,就拍下马此时的运动状态。然后,他将照片依次放在一个可旋转的玻璃盘上,并用一个挖有槽口的圆盘做反向运动,使照片轮流出现在槽口,从而看见马在奔跑时的一组连续动作图像。这就是电影的雏形,它为后人研究电影奠定了基础。
之后,法国科学家马雷在考察了麦布里奇的设备后,萌生了要发明一种可以拍摄连续动作的机器。经过长时间的研制,终于在1882年以每秒12幅的速度拍摄了一组连续画面。马雷在申请专利时,将这一设备称为“电影”,此后,这一名称流传开来并沿用至今。
事实上,被人们公认的真正电影出现的时间是1895年12月28日,由法国摄影师路易·卢米埃尔和奥古斯骑·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活动放映机”拍摄。他们在一家咖啡馆里,架起了他们发明的机器,并在公众面前放映自己拍摄的几组活动照片。人们在白色幕布上看到婴儿喝汤、火车行驶等活动影像时,都震惊不己,于是就把这一天定为电影的发明日。
电影就是这么出现的,而关于电影的原理大概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用人的视觉暂留来解释,所谓视觉暂留是指人在观看亮的景物时,由于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受到光线刺激,当光线刺激消失时,视网膜上的影像不会立刻消失。这种说法根据视觉暂留现象,认为当第一张画幅移去之后,在我们的视网膜上所形成的影像尚未消失时,第二张画幅(物体的移动与前幅稍有位移)又来了,这样将各个逐渐改变动作的影像连接起来给我们观看,便看成是活动的了。另一种说法则用人的心理作用来解释电影的活动原理,认为人在观看电影时,能感受到有活动的效果,是人们根据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大量关于“动”的经验,并经过心理的联想而造成的。
电影的发展历程和活动原理就是这样,你明白了吗?
原标题:你知道电影是怎么被发明的吗?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