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评 > 正文
“电商特供”,特供伪劣产品?
01-20 15:38:36 来源:东方网

9.jpg

在投诉平台搜索“电商特供”“电商专供”,便会发现质量问题层出不穷:从直播间买入的皮鞋易开胶、鞋底易开裂;在线上自营店订购的婴儿纸尿裤透气性差,导致孩子起皮疹;官方网店的衬衫材质薄、不耐穿……一些电商特供产品失去原有优势,与质量低劣画上等号,成了高品质商品的“缩水版”。(1月1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网购时代,不少消费者习惯于先到线下实体店挑选商品,再到网上厂家自营店下单购买。在潜意识中,许多人都觉得“同一个厂家的东西,网上买更便宜”。然而,“买的没有卖的精”。看起来捡了便宜,买到的却很可能是劣质的“电商特供”产品。

“电商特供”产品,本是顺应线上线下融为一体的新零售模式,为电子商务量身打造的商品。网购压缩了商品供应链,大幅度降低成本,“电商特供”产品主打“价格优惠”,深受消费者青睐。同时,一些电商平台出于营销宣传的考虑,也会主动与厂家合作,订制一些特定型号的商品,只供网购用户,增强平台的影响力。

不过,一些“电商特供”产品在实践中变了味。有的企业在刻意压低产品售价的同时,在某些零部件上做手脚。对于这些,消费者防不胜防。许多型号“电商特供”产品只在网上销售,消费者难以与实体店的产品质量进行比较。再者,“电商特供”的猫腻往往比较隐蔽,比如冰箱的发泡层厚度薄一些,面板使用的钢板质量差一些,机器的电源线短一些。这些区别,消费者只有在使用过程中才会逐步发现。

“电商特供”暗藏猫腻,是一场没有赢家的零和博弈。首先,消费者毫无疑问是输家。只是冲着网购的低价而去,不成想商品的质量也打了折扣。不仅严重影响消费体验,一些存在质量问题的产品还会危害消费者人身安全。其次,企业看似从中渔利,却是杀鸡取卵,最终损害了自身的品牌形象。消费者在上当受骗后,势必对企业的信誉度和美誉度产生负面评价,拒绝继续购买相关产品。此外,“电商特供”也让电商躺着中枪。一些消费者怀疑是企业和电商平台合伙欺骗消费者,进而对网购用脚投票,影响电商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只有货真价实的“电商特供”才能产生双赢的效果,试图弄虚作假以次充好只能造成双输。不仅“电商特供”会渐渐无人问津,线下实体店的销售也会受到影响,可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企业必须认识到,电商销售渠道之所以低价,主要是没有店租,以及减少了流通环节,不能因此对网购消费者另眼看待,随意偷工减料。

此外,更重要的是,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针对特供产品提供相应的定制监管。日前,全国多地集中开展2022年春节期间打假专项行动,对电商特供等畅销品加强监督抽检,依法严厉打击电商平台虚假宣传等行为。像这样的监督检查应该制度化常态化,对抽检发现的不合格商品立即停止销售,全面清理,并计入企业信用档案向社会公开,对于涉嫌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行为更要依法处罚。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互联网经营同样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尊重消费者权益。只有用严格监管让企业和电商平台真正意识到这一点,才能从源头规范“电商特供”,避免沦为劣质产品的代名词。

作者:张涛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精选
  • 重庆
  • 调查
  • 财富
  • 评论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