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你玩得过中建二局吗?”这是赤裸裸的仗势欺人
最近几天,“中建二局项目经理威胁民工”一事引发关注。据报道,1月14日,有农民工向广东民声热线节目组反映中建二局总包的黄埔南岗万达广场项目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况。当天节目结束后,工人们收到130万元工资,尾款还差200多万元未结清,班组长林先生在讨要尾款时被对方一名项目经理怼道:“来搞嘛,你来跟二局玩,你玩得过吗?”
项目经理出言威胁讨薪民工,是赤裸裸的以势压人,仗势欺人。在他看来,一个小小的劳务分包公司和旗下的农民工当然“玩不过”“大块头”的央企。有人会说,这个项目经理可能就是顺嘴一说,不必上纲上线。其实细究就会发现,认为自己是“霸气”的大企业,是项目经理的底气和依恃所在,也是傲慢、冲动的情绪源头。这既反映了个人的素质缺陷,也反映出某些行业内的歪风。
总有个别人,习惯于把身后的组织当成自己的“背景”,拉大旗扯虎皮,利用组织的权威,为自己不正当的行为背书。这种“傍官家”的心态乍看可笑,但事实上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如果没有被曝光,很可能真的起到效果。
当代社会讲求平等与法治,但社会上仍有不少人十分迷信“背景”和“权势”等。那些大言炎炎的人能大行其道,说明社会风气还不够清明。这中间,除了老生常谈的“官本位”问题之外,也折射出某种微妙的心态,即对于权势的机械式敬畏。就像中建二局那个项目经理一样,本来没什么的事情,欠人钱就该还账,扯什么“玩不玩得过中建二局”?这一次,项目经理惹了众怒,终于踢到了“铁板”上。而把视角放宽,我们还应让公众对公平和法治的信仰,成为所有此类现象、此类人终将踢到的“铁板”。(1月18日下午,中建二局新闻发言人表示,发表个人不当言论的周某17日已经被行政撤职。目前二局已经成立调查组开展相关调查核实工作,根据调查认定的错误事实以及责任性质,依规依据对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
北京青年报:多角度看待患者“差评”医院和医生
在这个“点评”盛行的时代,很多人习惯在就餐或娱乐前打开点评平台看一下“口碑”和评价,上面有用户对商家服务、口味、环境等多项打分与评价,综合得分成为衡量商家优劣的标杆。如今医院也成为其中一员,在点评平台上,不论是“三甲”医院还是一些专科医院,都榜上有名,但其中一些相对知名的医院评价星级较低,有些医院的评论区内,医生也频频“中招”。(1月18日《法治日报》)
报道显示,消费者或者患者对医生的差评,主要集中在看诊时间短。对此,我们要从多角度看待:其一,这类差评是否客观、公正、真实?有没有列举事实根据和制度依据?其二,医院与其他商家有本质不同,消费者的评价是否具备建设性意义?其三,消费者差评是否逾越常识和法律红线?
消费者对评价对象的评价,存在主观性、局限性,也受其他因素影响。比如医院就医人数多、患者等候时间长,这既有医院方面的原因,但也不能完全怪医院。如果患者选择下午就诊,恐怕等候时间不会长。当患者集中在上午就诊,很难避免排队等待。消费者因此给医院差评有失公允。当然,医院在引导、分流患者等方面要反思。卫健部门要从分级诊疗等角度有效解决患者扎堆就诊问题。
医院要客观看待消费者各种评价,要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心态对待差评。作为消费者或患者,看待点评类App上对医院和医生的差评,有事实依据的可以参考,无事实依据的应该忽略。对于恶意差评或是侮辱性点评,无论是医院、医生还是消费者,都应说“不”。因为这种“差评”不仅有失公允,而且涉嫌侵犯医院或医生的合法权益,理应被遏制。
医院和医生可以接受患者合理合法的批评和建议,但这不代表在面对恶意评价时忍气吞声。“点评”类平台应守土尽责,及时过滤违法评价,不要成为侵权者的“帮凶”。
钱江晚报:用有力的爱,来扛住人生的苦难
一位垂垂老矣的杭州人,讲述了一个关于“天才儿子”的故事,令人潸然泪下。
父亲叫金性勇,儿子叫金晓宇。六岁那年,小宇被邻居孩子的玩具枪打瞎一只眼睛。成年后,小宇得了躁狂抑郁症……从1992年起,父母基本每年都要送小宇去医院接受治疗。
病在孩子身上,痛在父母心里。他们的家,“老旧、破损和混乱气息”,可以说是某种家庭生活的映射。不难想象,在漫长的时光中,作为最亲密贴身的照顾者,父母所承受的压力和痛苦是多么巨大。
面对不幸,父母凭借着坚韧不拔的爱,以及催生出的强大意志,承担起生活重压。他们坚信自己的孩子,永不放弃,终于迎来转机。
一次偶然的机会,小宇获得在家翻译作品的机会。他凭借多年刻苦自学的积淀,一发而不可收,开始他的翻译人生。十年里,小宇以每年两本书的速度,一共翻译了22本书,横跨小说、电影、音乐、哲学多个领域。他的书稿,没有错字、错句、错译,每本书都好卖,读者反响很好。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爱孩子是人的本性,本来平平无奇,但能让一位患了躁狂抑郁症的儿子成为“天才”,不能不说是爱的奇迹。这种人间至情至性的爱,用任何语言来描绘都显得苍白无力;这样一份不离不弃的人伦亲情,正是这个故事打动人心的关键。
有人还从这个“天才”故事中,读出了什么叫“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或许是给世人的另一个重要启迪——一个患有精神疾病的翻译天才,这种双重身份给自己、给家庭带来无尽的痛苦,也带来无限的希望。感慨之余,我辈亦当奋起,人生虽有不幸,也应努力点亮生命的光。生命弱小也强大,正如风能吹熄蜡烛的火焰,也能让火苗迎风茁壮。苦难当然是不值得追求,但爱与拼搏可以成为任何一个人的人生主旋律。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点评APP,别为“网络医暴”提供场地
在这个“点评”盛行的时代,医院也成为了“点评”中一员。在点评APP平台上,不论是三甲医院还是一些专科医院,都榜上有名,但其中一些相对知名的医院评价星级较低,有些医院的评论区内,医生也频频“中招”。有些医生却因此被点评者“指名道姓”的指责,甚至侮辱式的谩骂,有些还配以偷拍医生的照片或问诊时的视频。(1月18日 《法治日报》)
如今,医疗机构也进入了被“点评”的范畴,成为患者评价医院、医生的一个平台。
事实上,每一个医疗机构都给患者提供了评价渠道,从原来的“意见箱”,到留言簿,再到现在网络平台,患者可以将自己的意见或建议留给医疗机构,以便他们改进和完善。既然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了反馈渠道,为何还有患者偏爱在点评APP上留言、评价呢?主要的一点是,点评APP这个渠道更大众化,点评内容也不受医疗机构的管控。
当然,如果患者能客观、公正、中肯地评价医疗机构的服务,什么渠道什么平台都不算重要。可是,有些患者在点评APP上的评价并不客观,他们点评的动机不是促进医疗机构改进,而是想影响医疗机构的口碑,“搞坏”医疗机构的名声。这,就偏离了“点评”的轨道。一旦医疗机构或医生维权,点评者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