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评 > 正文
谁在纵容“土坑酸菜”四处坑人?
03-17 15:01:48 来源:工人日报

号称泡在坛子里用传统工艺发酵制作的老坛酸菜,实则是从外面收购来的“土坑酸菜”,不仅在制作和搬运过程中,混入树叶、纤维等杂质,且相关人员在坑中光脚踩踏、乱丢烟头,存在诸多食品安全问题——央视3·15晚会的报道指出,湖南插旗菜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为多家知名企业代加工酸菜制品,随后,康师傅、统一回应称,已采取“封存”举措并致歉。(见3月16日《北京青年报》)

“土坑酸菜”冒充“老坛酸菜”,画面触目惊心,让人感到恶心。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早已成为一种常识。然而,我们常吃的“老坛酸菜”,从其生产过程来看,毫无安全、卫生可言。这既暴露出土坑腌制酸菜的散户对食品安全毫无敬畏意识,更反映出相关企业对“舌尖安全”并不在意,也说明一些知名企业对相关食材供应商缺乏监督和管理,等等。

上述报道折射出的多重问题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其一,监督失守。酸菜加工企业应该对散户提出明确要求,监督腌制过程,收购时严格把关;企业选择酸菜供应商前应深入调查合作对象,考察、监督加工场所、工艺及过程,收货时也要把好质量关;相关监管者应在日常执法中及时发现一些稍微用心就能发现的问题……遗憾的是,几乎各个环节都没能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其二,双重标准。虽然加工企业有标准化腌制池,但腌制池里腌制的酸菜用于出口,供应国内市场的则是“土坑酸菜”。可见,在酸菜质量、安全方面,出口与内销实行的是双重标准。而造成该产品“双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面临的处罚不同——据收购“土坑酸菜”的企业负责人介绍,酸菜有杂质在国内顶多处罚一两千元,但国外至少罚款10万元。

其三,有法不依。我国保障食品安全的法律与标准越来越完善,但相关企业可能并未执行。比如,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生产者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的食品原料,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但现实中,有关企业并不检测卫生指标,甚至纵容防腐剂超标等情况。

目前,相关企业已对涉事酸菜包产品封存。实际上,封存只是防止问题食品再流向市场,问题是,已经销售出去的酸菜包如何处置?

最新消息显示,涉事当地已成立由多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组,连夜赶赴涉事企业,对所有产品全部就地封存,对企业相关人员予以控制,对外销产品立即启动追溯召回措施,并全面停止农户土坑腌制行为。这是现阶段应有的处置态度,接下来,如何对相关企业开罚单、如何对监管失职行为追责,人们同样关注。

进而言之,上述调查中暴露出的有些问题,在其他商品的制作、生产中未必没有,无论是相关企业还是相关职能部门,都应借此检视、反思自己的相关行为,看看自己到底有没有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是否真正把食品安全摆在了突出位置。这事关每一个百姓的健康乃至生命。

作者:冯海宁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精选
  • 重庆
  • 调查
  • 财富
  • 评论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