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游新闻记者从巴南区获悉,为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帮助农民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自2010年以来,巴南区以信用村、镇(街)评选为抓手,帮助农民征信,引导银行资金支持服务三农发展。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逐渐形成了“以信用获信贷、以信贷促发展”的市场化可持续发展模式,巴南区成为人民银行全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重庆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区。
政策+数据引领 强化信用意识培育
为了鼓励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巴南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一个规划、两个方案、三个配套政策”,从制度上予以保障。同时由人行巴南中支牵头研发并上线了西南首个农户信用基础数据库,整合11个单位的20种信息,形成6大类172项指标,全面反映了农户信用状况,解决了银行和农户“信息不对称”的后顾之忧。
信用村镇由区内各部门及银行共建共创,实施一年一度的滚动评选,主要聚焦村镇诚信宣传开展、不良贷款比例、村镇两委帮助不良贷款清收等诚信情况,形成了“统一标准、统一评定、统一授牌、统一贴息、优惠利率”的“4+1”模式。为保障更多农户享受到优质的金融服务,实现“以点带面”的示范性作用,巴南区创新性地推动7家涉农银行在自愿的基础上签订了《互认农村信用农户公约》,把农村信用户的独立认可模式,变成相互认可、共同扶持的共赢模式,实现信用户在各涉农银行间“流通”。
贴息+优惠扶持 建立诚信正向激励
2015年巴南区修订了《巴南区信用村贷款贴息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区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对信用村农户和专业合作组织基准利率上浮50%内的贷款,按每年1-3%给予财政贴息。在财政贴息鼓励引导下,涉农银行针对信用村推出各种信用贷款产品,如农行借助“金穗惠农卡”发放自助可循环的农户小额贷款,浦发村镇银行推出“农户通”,“农贷通”贷款,农商行和邮储银行也分别推出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及农(商)户小额贷款,加大“三农”信贷投入,有力支持了农村经济发展。
在信用村建设的同时,农民的诚信意识明显增强,在脱贫致富的同时也意识到了信用的重要性,通过信用正向激励自身行为的改变,村民素质显著提高,助推了巴南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创新。
上游新闻记者 张瀚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