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9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庆专场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同步在序厅举行的还有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庆市发展成就展示活动。
展示活动来了不少“重庆宝贝”。这些宝贝有何故事?我们将逐一深度揭秘。
14年时间才磨炼出的《大足石刻全集》(以下简称《全集》),在现场进行了展示,它再现了5万多尊造像的真实面貌。
《全集》还有20多处新发现
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所有石窟造像的总称,迄今已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窟多达75处,造像5万余尊,铭文10万余字。其中以宝顶山、北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等五处石窟规模最宏大、内容最丰富、雕刻最精美、保存最完好。
大足石刻造像始建于初唐,历经唐末、五代,盛于两宋,是中国北方石窟于公元9世纪走向衰落之际在中国南方崛起的又一座大型石窟群。它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人类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一座丰碑。
1999年,大足石刻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重庆出版集团美术出版分社社长、总编辑郭宜告诉记者,为了忠实记录大足石刻这一规模巨大的艺术宝藏,2003年,大足石刻研究院组成课题组,全面开展大足石刻考古学研究。2010年,重庆出版集团决定联合大足石刻研究院,启动《大足石刻全集》出版项目。
重庆出版集团美术出版分社社长、总编辑郭宜
为编纂这本《全集》,专家们踏遍了包括北山、宝顶山、南山等在内的大足石刻主要分布点周围的山林,差不多对所有地方都进行了一次大扫描。通过这样的扫描,还发现了20多处散落在偏僻山林里的佛龛铭文。
除了20多处新发现之外,在石窟造像内容的考释研究上也有更新。同时,专家们还对石窟遗存中有关建筑、服饰、器物、装饰图案等作了专题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经过长达14年的考古调查、科学研究和编撰出版过程,重庆出版集团与大足石刻研究院的上百位专家学者和工作人员,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完成了《全集》编撰出版的各项工作。
光一幅图就绘了整整半年
14年才打造出《全集》,它究竟有何过人之处?是怎么一笔笔将大足石刻的每一个造像绘制于纸端之上,这需要多长时间?如何做到分毫不差?
“拿北山245号佛龛来说,为了完整绘制出这个分布于20多平方米崖壁之上的造像线绘图,测绘人员花了整整半年时间。”郭宜告诉记者,造像里500多尊大大小小的佛像一个都不缺,甚至连佛像服饰上的璎珞都与真实造像一丝不差。
能做到这样精确,是因为测绘高手们是依据上千张从不同角度拍摄的造像图片。
是国内石窟考古报告里程碑式代表作
《大足石刻全集》共11卷19册,版面文字1200万字,包括记录文字252万字,图件3539张(测绘图、等值线图3230张,展开图、效果图、示意图等309张),图版5100张(造像图版3622张,铭文及拓本图版1548张)。
作为石窟考古报告,《全集》综合运用考古学、艺术学、文献学、民俗学、社会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研究方法,充分借助现代科技手段,重点对大足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5处石窟进行了系统的考古学研究,集科学性、史料性、文献性、记录性、艺术性于一体,全面客观地记录和反映了5处石窟的现存状况和历史遗存信息。
著名石窟考古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丁明夷在该书序言中写道:目前来说,谓之为我国针对一个大型石窟群编写的第一部比较全面的考古报告集并非过誉。
“它的出版填补了中国大型石窟考古报告全集出版的空白,填补了由中国人自己完成编写、出版大型石窟考古报告的空白。”郭宜称。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罗薛梅 陈翔 摄影 钱波 高科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