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渝来渝好 > 正文
“重庆宝贝”亮相北京③ | 涪陵榨菜“三清三洗三腌三榨” 传承传统风味
09-11 13:50:35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9月11日,涪陵榨菜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亮相在国新办举行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庆市发展成就展示活动上。

在新闻发布厅序厅,小包装的涪陵榨菜,带来的是重庆味道,承载的是涪陵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涪陵祖祖辈辈老工艺人的精湛技艺。

GetAttachment (2).jpg

涪陵榨菜的传承故事,也经历了百年沧桑。

清代已为妇女绝活代代相传

“榨菜”一词最早出现于清朝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由涪陵商人邱寿安命名,意即“经盐腌榨制过的咸菜”;并于当年首次将自己命名的这种咸菜产品投放宜昌市场获得成功。

这是“榨菜”之名和“榨菜业”的缘起。但“榨菜”之实,即榨菜种植及其加工食用的历史却还要更早。

清代时,涪州民间普遍有种植包包菜、制作包包菜咸菜的习惯,成为一般家庭妇女的绝活,代代相传。

涪陵榨菜以青菜头为原材料,经180天“三腌三榨”工艺发酵而成。它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与法国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并称世界三大名腌菜。

2008年6月,“涪陵榨菜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非遗项目所在地为重庆市涪陵区,传承单位涪陵榨菜集团。

“涪陵榨菜集团作为非遗传承单位,一直把榨菜当做道德产业来做!“涪陵榨菜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乌江”牌涪陵榨菜坚持走“精品战略”,尤其是“三清三洗三腌三榨”和高科技防腐工艺革命,带给市场一次又一次惊艳。

GetAttachment (1).jpg

“三清三洗三腌三榨”独特工艺,最大程度保证了品质。一清一洗:还原青菜头翠玉本色;二清二洗:确保风味饱满;三清三洗:呈现黄玉之色。一腌一榨:榨出韧性嚼劲;二腌二榨:让香味入骨入髓;三腌三榨:分明鲜香嫩脆层次。既传承了榨菜传统风味,又使产品更健康、更安全。

培养后续传承人累计已超过50名

涪陵榨菜之所以能够在百家百味的咸菜丰厚土壤里脱颖而出,靠的完全是这方人在工艺传承、变革中的可贵匠心。

在此过程中,这个行业里善于传承创新的人们,不但用匠心创造了诸如“5至7刀剐剥菜头”等类绝技,还在上世纪30年代初,把从原料到成品的制菜工艺,从13道定型为“选菜、穿菜、晾菜、下架、腌制、修剪、淘洗、拌料、装坛和封口”10道。每道工序都有特定的操作规程和方法,不断规范和引领着整个行业,在产业化道路上不断精进。

比如,有着涪陵榨菜传统制作技艺非物资文化代表性承人、榨菜集团总经理双重身份的赵平,从事榨菜工艺制作20余年,曾参与起草《GB6094-85榨菜》转化为行业标准《GH/T1011-1998榨菜》。

赵平多年来一直潜心于涪陵榨菜历史文化与传统制作技艺的研究,长期致力于涪陵榨菜制作技艺抢救保护工作。通过收徒授艺,培养后续传承人累计已超过50名,每年坚持在本公司挑选10名技术骨干作为传承新人重点培养,以师徒一对一方式,亲手传授涪陵榨菜传统加工技艺,尤其是经本人20多年积累、摸索出的加工绝窍。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陈翔 罗薛梅 摄影 高科 钱波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