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消息,近日的一则报道让百年老店同仁堂陷入舆论漩涡,也揭开了这一中药行业著名老字号的资本版图——旗下共有三家上市公司,直接或间接参股167家公司,其中163家与其合并报表,并有12家为2017年投资新设的企业。
事件源自12月15日晚间,江苏广电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节目曝光了同仁堂旗下控股子公司——北京同仁堂蜂业有限公司(下称“同仁堂蜂业”)委托生产企业盐城金蜂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盐城金蜂”)回收过期蜂蜜的违规行为。
同仁堂上海延安西路店
根据12月17日同仁堂发布的公告,同仁堂蜂业系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下属子公司,同仁堂股份持股比例为51.29%。同仁堂还在公告中表示,此次事件对公司收入利润等财务方面影响甚微。
12月17日,受“过期蜂蜜事件”影响,同仁堂(600085.SH)在本周首个工作日开盘后股价下跌4.33%,随后小幅震荡,截至收盘,公司股价报29.31元,下跌2.33%,总市值停留在402.0亿元;同仁堂国药(03613.HK)下跌2.90%,股价报12.72港元,总市值106.5亿港元;同仁堂科技(01666.HK)下跌1.09%,股价报10.90港元,总市值139.6亿港元。
第一财经记者从北京同仁堂官网了解到,创建于1669年(清朝康熙八年)的北京同仁堂是全国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至今已有349年历史,为国有独资企业。
目前,北京同仁堂已形成六个二级集团(含三个上市公司),包括股份集团、科技发展集团、国药(香港)集团、健康药业集团、商业投资集团、药材参茸投资集团;三个院(研究院、中医医院、教育学院);五个直属子公司(制药公司、投资公司、生物制品公司、文化传媒、中药配方颗粒投资)的主体架构。
截至2017年末,同仁堂集团拥有药品、保健食品等六大类产品2600余种,36个生产基地,105条现代化生产线,一个国家工程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集团系统共有零售终端2121家(其中,海外140家);医疗服务终端(含中医医院、诊所)488家(其中,海外80家)。
同仁堂庞大的品牌矩阵,在海通证券上海机构总监瞿时尹看来,是其品牌运营能力见长的体现,不过也随之而来质量监控的隐患。
记者查阅其2017年财报发现,北京同仁堂共直接或间接参股167家公司,其中有163家与其合并报表,其中有12家为2017年投资新设的企业。前述所参股或控股的企业涉及制造业、种植业、服务业、医疗服务、商业等多个领域。
部分同仁堂参股或控股企业截屏(来自同仁堂2017年财报)
“企业为了将品牌价值最大化或者利润最大化,就会选择尽量轻资产的模式。同仁堂现金流十分好,账面资金充裕,每年增加对外投资是必然的。它其实并不像现代创新医药企业,需要大量研发费用。”瞿时尹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同仁堂这种企业主要品牌价值很高,所以在非核心业务部分采用了OEM(原是委托生产,俗称“代工”)形式,但是对于代工厂的质量监控没有跟上,这其实是个共性问题,以前麦当劳肯德基的供应商也出过质量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蜂蜜门”事件的主体是隶属于同仁堂公司投资下属子公司。而在“蜂蜜门”之前,同仁堂品牌就多次被曝光存在生产质量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仅2017年一年,因各种质量问题,同仁堂旗下企业超过10次被曝光,涉及的企业分别为同仁堂银川药店有限公司、同仁堂(亳州)饮片有限公司、同仁堂健康药业(福州)有限公司和北京同仁堂重庆建新药店公司,其中,同仁堂(亳州)饮片有限责任公司上“黑榜”次数高达7次。
可以窥见,被爆出质量问题事件的主体主要是其旗下的子公司。此外,在2018年1月26日,同仁堂子公司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收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药品不合格通告,不合格药品为该药厂生产的开胸顺气丸(批号为 15080858),不合格项目为装量差异项。
资深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类似“蜂蜜门”这样的事件所凸显的还是中国食品产业结构相对低端,在食品安全上,企业的犯错成本仍比较低。
12月17日下午,第一财经记者来到同仁堂天山路门店和延安西路门店,两家门店均有蜂蜜产品在售。值得注意的是,延安西路门店所售名为药植蜜黄芪蜂蜜的产品,受委托方也是盐城金蜂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产地为江苏省盐城市。
同仁堂天山路门店在售蜂蜜的产地均为浙江省衢州市,记者问店员是否知道同仁堂近日回收蜂蜜的事情,店员表示,出问题的蜂蜜产地为江苏盐城,跟衢州产的无关。
原标题:同仁堂“信任危机”背后:手持三家上市公司,投资百余家企业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