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消息,今年暑假开学后,朱天一就要升入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四年级了。当同班同学还在谋划是要考研、出国还是找工作时,朱天一已经在创业的路上打拼了两年,当上了“小老板”。
就在刚刚过去的5月,朱天一在上海淞沪路太平洋森活地下广场的中古球鞋店开业了。
“5月13日一大早,我一个人一趟趟地把鞋子搬到店里、小心翼翼地摆好,然后站在店门口用手机自拍了一张和店铺的合影。那一刻,我感觉特别自豪,特别有成就感。”朱天一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6月份正值应届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旺季,此时手里还没有拿到offer的同学难免焦虑,尤其今年的毕业季还“赶上了”新冠肺炎疫情。而像朱天一这样的学生创业者或有创业想法的毕业生,则面临着资金运营、企业管理等一系列难题。
为促进就业,上海近日对外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促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扶持创业带动就业,为包括高校毕业生在内的创业者们提供了降低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二手鞋生意
朱天一说,自己创业的想法缘起于2018年暑假去美国的短期交流。他在美国的一家商场花了28美元买到一双全新、无盒、试穿成色的科比zk11代篮球鞋。回国后,他发现这双鞋在国内市场的价格很高,于是通过网络联系到了买家,将球鞋卖出后赚了几百块的差价。
“这次经历让我意识到二手球鞋市场是可以挖掘的藏宝地。”朱天一说,“有了这个想法后,我们就开始向线下的实体球鞋店、洗护工作室收购或者代售二手球鞋,翻新和处理后再次销售,进入这个圈子后顾客也逐渐多了起来。”
中古文化发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由于当时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全球70%的奢侈品都被日本人买下。但1990年发生经济危机后,日本有很多人为了渡过经济上的难关,把奢侈品拿出来卖,这些奢侈品价格优惠,又是限量款,受到了市场的喜欢,形成了中古文化。
朱天一说,在他刚刚入行的时候,做的基本是“球鞋搬运工”的工作,他和合作伙伴获得客户的需求后,通过线上、线下各种渠道帮客户找鞋子,相当于“中间商赚差价”。
2019年下半年,“炒鞋”突然成了经济学热词,有不少人把中古鞋和炒鞋联系在一起,朱天一也曾因此受到质疑。
“我在大学期间参加创业比赛的时候,就有人质疑我们是不是炒鞋。其实,我们是完全不同的。”朱天一解释说,“鞋子是一种商品,价格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变化,起起伏伏很正常。但2019年出现的炒鞋是有大量资金注入,把鞋子买断,然后哄抬鞋价,实际上是一种‘击鼓传花、割韭菜’的游戏。”
朱天一的创业项目注重的则是球鞋的实用性,人工成本、材料费折算到鞋子上,帮卖鞋端回收现金流,帮买鞋的客户找到满意的鞋子,中间通过专业机构鉴定确保球鞋为正品。
退赔一双假鞋带来的投资
大学生创业者往往面临资金和团队管理等问题。
朱天一说,最困难的就是资金周转,一是资金的总量不够,二是周转方式有问题;再就是经营过程中团队的建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
“每天处理完鞋子回到宿舍都快晚上11点了,累的时候真想甩锅,但睡一觉第二天醒来,感觉又是新的一天,为了团队,一定要坚持下去。” 朱天一说。
但朱天一没想到,一直让他头疼的资金问题因为一双假鞋得到了缓解。
在入行初期,一位客户花了1800元跟朱天一买了一双supreme联名款的鞋子,没想到竟是一双假鞋。“接到客户投诉后,我想也没想就拿出1800块退款给他,我当时身上仅有2000块钱,退完款后只剩下200元的生活费。”朱天一说。
神奇的是,这个客户两年后突然联系到朱天一,成为他创业项目的投资人。一定程度上,也因为这位老大哥,朱天一的中古鞋店才得以开张。
目前,朱天一整个项目投资40万~50万元,每月线上、线下的营业额可以达到25万元左右,盈利能够达到20%~30%。这相比于其他刚走出校门的大学应届毕业生,还是个不错的收入。
“疫情对我们的影响不大,只是延迟了我们鞋店开业的时间,实体店的目的主要是提供一个中古鞋爱好者线下交流的平台。”朱天一说。
对于接下来资金上的缺口,朱天一希望申请政府的无息贷款。
“我们企业注册在虹口区,希望申请区里的天使基金,应届毕业生注册公司可以申请10万~50万元的商业无息贷款。” 朱天一说。
大学生创业常常为第一桶金困扰,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不少金融优惠,朱天一准备申请的天使基金就是其中之一。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创业学院执行副院长刘志阳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国家双创持续推进的背景下,结合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创业金融扶持力度,为大学生创业企业纾困解围。创业贷、创业担保、大学生创业天使资金等金融产品正成为很多大学生除了自有资金之外的一种有利选择。很多众创空间也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了租金减免,延长了相应免租期,这些举措都实实在在解决了大难题。”
克服经验不足
朱天一的创业虽然刚刚起步,但已经开始盈利。他的校友艾伦就没有那么幸运。
今年即将从财大商学院MBA毕业的艾伦正面临一个选择,“是否继续创业?”
2013年,艾伦大学毕业后不久就开始了第一次创业,和合作伙伴一起开创了刀具品牌“besharp”,主要经营进出口贸易、小众高端定制、西餐厨房用刀的租赁服务,以及修补旧刀和为品牌刀具提供售后。
“我们当时做得很努力,几乎和全中国最有名的西餐厅的主厨都建立了联系,在刀具进出口、定制和修刀方面获得了不少客户,也实现了盈利。但在‘租刀’领域,由于西式的理念常常不被国内的西餐厅接受,中国老板不认为刀还需要特殊的保养,我们项目的量没有上去,导致成本居高不下,项目难以维持。加之后来快递政策出台,刀具不能通过快递运输,也致使我们的修刀业务难以继续。最终,我和合伙人忍痛关掉了besharp所有业务。”艾伦告诉记者。
虽然第一次创业没有持续发展,但回忆起当年的创业经历,艾伦依然很有感触。在那段奋斗的岁月,他虽然没赚到钱,但是也没有亏钱,而且还增长了很多阅历,培养了开拓进取的思维。
“我是心中有一团火的人,有机会还会到更大的平台就业和创业,和平台一起成长,创造价值的人生才更有意义。”艾伦说。
艾伦也提醒准备毕业创业的同学们,创业不能拍脑袋,要做好深入的市场调研,市场不认可就会成为牺牲者,还有要增加创业知识和技能,在遇到经营瓶颈时有正确的应对。
刘志阳也表示:“大学生创业主要还是缺乏企业管理经验,对于企业商业模式没有成熟的认识,没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可以调用。针对大学生经验不足、管理不强、资源不够等问题,一方面要加大社会创业导师的帮扶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累积社会经验,更要营造一种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氛围,为未来创新创业的年轻人提供一个更加宽松的学习和成长空间。”
原标题:疫情下的“学生老板”:筹资、经营、被质疑,创业不是拍脑袋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