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历史 > 正文
大历史|谁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
2022-05-04 09:23:35 来源:北京党史

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他出身书香门第,先从儒学秀才转到康梁维新派,后从激进民主主义者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又从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早期领导人转向党内“左派反对派”,直至最后寂寂而终。数次转身,都留下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尤其在北大红楼度过的五四时期,他不仅创造了自己人生的辉煌,更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被毛泽东誉为“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

一、掀起新文化运动的狂飙

陈独秀19世纪后半叶生于安徽安庆,早年走的是读四书五经、经科举入仕的道路。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相继爆发,他目睹国家民族积贫积弱、被列强恣意宰割,深感焦虑与悲愤,下决心与科举决裂,开始参与政治活动。他先是追随康梁维新派,后来组织岳王会等反帝反清的革命团体,参与辛亥革命、讨袁斗争等。爱国救亡成为他这段人生道路的主基调。

1915年,袁世凯掀起复辟帝制、尊孔复古的逆流。这时,陈独秀第五次留日回国,他痛恨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反思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开始酝酿另一种革命。他认识到,中国要进行政治革命,要先“革中国人思想的命”。他放出豪言:“让我办十年杂志,全国思想都全改观。”1经友人帮助,陈独秀当年9月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2卷起改名《新青年》),擂响新文化运动的隆隆战鼓。

1917年1月15日,陈独秀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邀请,担任北大文科学长。此时,蔡元培在北大准备厉行改革、整顿校风,陈独秀协助他从文科入手整顿北大。陈独秀首先举荐留学美国的胡适担任北大文科教授,后把高一涵、刘半农等《新青年》作者聘到北大担任教职,又邀请李大钊、鲁迅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加上倾向革新的北大原有教员钱玄同、沈尹默,新文化运动健将荟萃一堂,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

如果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标志新文化运动拉开帷幕,那么他携《新青年》北上,与北京大学实现“一校一刊”的结合,才使这场运动形成强大阵营,掀起全国思想启蒙的狂飙。很多青年在他和《新青年》影响下成长进步,纷纷结社团、办刊物,迅速觉醒和活跃起来。傅斯年和罗家伦等成立新潮社,创办《新潮》杂志;许德珩等成立国民社,创办《国民》杂志……远在湖南一师上学的毛泽东,非常佩服陈独秀和胡适的文章,以他们为楷模,发起成立新民学会。后来,毛泽东又创办《湘江评论》,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都或多或少受陈独秀影响。

通过《新青年》和新文化运动,陈独秀的思想、言行“好像花草的种子,被风吹散在遍地”2,影响了整整一代知识分子。二、在五四风暴中叱咤风云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以北大学生为先锋,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陈独秀自始至终是这场运动的参与者和领导者。从巴黎和会召开起,他就以和李大钊一起创办的《每周评论》为阵地,关注、介绍、评论事态进展。

一战刚结束时,从北洋政府到一般民众,都为中国作为协约国胜利一方举国欢庆。陈独秀也高呼“公理战胜强权”。没想到,幻想很快破灭。和会不仅拒绝了中国废除“二十一条”等合理诉求,还决定将战败国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北洋政府的外交代表竟考虑在这丧权辱国的合约上签字。他由此得到两个教训:一是无论南北,凡军阀都不应当存在;二是人民有直接行动的希望。

1919年4月下旬,陈独秀在《每周评论》“随感录”接连发表《四大金刚》《苦了章宗祥的夫人》《怎么商团又要“骂曹”》《陆宗舆到底是哪国的人》等评论文章,公开点名批评章宗祥、曹汝霖、陆宗舆、江庸“亲日派四大金刚”。5月4日,他听闻当天学生要举行游行示威,便发表《两个和会都无用》,号召“全世界的人民都站起来直接解决”,给学生运动以有力声援。

从五四当天开始,陈独秀连续发表文章、随感,吹响反帝反军阀的号角,一路指导和推动运动向前发展。针对学生运动矛头只对准曹、章、陆三个卖国贼的情况,他撰文《对日外交的根本罪恶》,一针见血地指明,造成对日外交根本罪恶的,是背后的军阀政府。他看到北京学生们冲锋在前孤立无援,便急急地呼吁国民:“这是我们国民全体的存亡问题,应该发挥民族自卫的精神,无论是学界、政界、商人、劳工、农夫、警察、当兵的、做官的、议员、乞丐、新闻记者,都出来反对日本及亲日派才是。”

6月3日,北京学生为反对北洋政府投降卖国、镇压爱国运动的行径,又一次大举出动上街演讲,遭到军警镇压,170多人被捕。陈独秀对此发表随感:“黑云遮天,灰尘满目,对面不见人,是何等阴惨暗淡。”他鼓励学生说:研究室和监狱是文明的发源地,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

抱着牺牲精神,陈独秀不再停留于呼吁国民“直接行动”,自己也身体力行加入这场爱国洪流。6月9日,他起草《北京市民宣言》,明确提出:不仅要收复山东权利,还要取消“二十一条”和“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不仅免除曹、章、陆,还要免除掌握暴力机关的军阀徐树铮,取消步兵统领及警备司令部机关;等等。他连夜赶到印刷厂,把《宣言》印成中英两种文字的传单,于次日到中央公园来今雨轩散发。6月11日晚上,他又到前门外最繁华的新世界游艺场散发,被暗探当场逮捕。

陈独秀被捕,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各界人士、各团体均发表声明,呼吁政府将其释放。迫于强大压力,京师警察厅不得不于9月16日释放陈独秀。为欢庆他出狱,李大钊作新诗三首,其中一首写道:“你今出狱了,我们很欢喜!他们的强权和威力,终竟战不胜真理。什么监狱什么死,都不能屈服了你;因为你拥护真理,所以真理拥护你。”

三、创建中国共产党

早在日本留学时,陈独秀就接触了社会主义思想。新文化运动伊始,他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介绍近代文明,称人权说、进化论和社会主义三者是近代文明显著特征,“最足以变古之道,而使人心社会划然一新”。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陈独秀热情讴歌十月革命,预言它前途远大,对人类幸福与文明的影响,将在18世纪法国大革命之上。但他那时仍是主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经过五四运动,他的思想发生重大变化,开始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

这一时期,李大钊已鲜明地举起了马克思主义旗帜。受李大钊影响,陈独秀加快了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1919年12月,他在《新青年》发表随感《过激派与世界和平》,为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辩护,反对称其为过激派;指责那些反对布尔什维克的列强,说正是他们天天在那里侵略弱小国的土地利权,扰乱世界和平。在同期的《本志宣言》中,他明确表示:要抛弃世界上的军国主义和资本主义,与一切拥护少数人私利或某一阶级利益、眼中没有全社会幸福的政党断绝关系。这篇宣言强烈表达了他创造“理想的新时代新社会”的意愿。

没过多久,陈独秀应邀到武汉讲学。他借机发挥,将思想上的新探索和新认识一倾而出,在提倡教育“新方法、新精神”的基础上,大谈社会改造的方法。他主张:应打破阶级制度,实行平民社会主义;打破继承制度,实行共同劳动;打破遗产制度,实行田地公有。这些政治主张一提出来,在当时相对沉寂的武汉知识界引起轰动。湖北当局大为惊骇,立即派人让陈独秀停止讲演,速速离开武汉。

1920年2月初,陈独秀回到北京,京师警察厅闻讯派人来侦查。警察敲开门,盘问他近几天的行踪,并说:您是被保释出狱的,如果离开北京至少要向警局关照一声。临走要了一张他的名片。陈独秀随即反应过来事情不好,警察一定还会来找麻烦。他先跑到胡适家里,知道躲不住,又跑到李大钊家。

考虑到陈独秀身受严密监视,从事革命活动不便,李大钊不顾个人安危,亲自护送他到天津,让他从天津乘船到上海。途中,二人共商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的问题。从此以后,陈独秀在上海,李大钊在北京,通过书信往来和张国焘、张申府等人中间联络,共同推动成立共产党组织。

到上海后,陈独秀总结反思五四运动,对一部分知识分子的觉醒未能发展到社会民众的普遍觉醒深感遗憾。看到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后,他开始深入普通工人群众中进行调查,参与各种工人集会和纪念活动,发表演说。

1920年4月2日,陈独秀参加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成立大会,作了《劳动者底觉悟》演讲,称赞工人阶级是台柱子,是世界上最有用最贵重的人,说明工人阶级成为领导者的必然性,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启蒙作用。5月1日,《新青年》出版五一劳动节特刊,发表陈独秀向北大同人约来的专题文章,登载他亲自或委托记者朋友采写的有关各地工人阶级状况的调查报告。这一期刊物内容丰富,多达400多页。他还指导、参与了上海工人庆祝“五一”节的筹备和纪念活动。

就在这时,经李大钊介绍,俄共(布)代表维经斯基从北京来到上海,找陈独秀商谈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的问题,从而加快了组建中国共产党的步伐。在上海,陈独秀结识了星期评论社的李汉俊、陈望道、俞秀松等人。他们时常一起座谈,讨论社会主义和改造中国的问题,认为有必要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组织成立共产党。1920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发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6月,他与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等商议,决定成立党组织,起草了党的纲领草案。关于党的名称问题,陈独秀和李大钊商议后,定名为“共产党”。经过准备,上海、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于8月、10月先后成立。在上海、北京党组织联络推动下,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先后成立党的早期组织,日本、法国也有留学生和华侨中的先进分子组成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与此同时,陈独秀领导上海党组织着手开展各方面工作。由于筹备建党的忙碌,《新青年》出版劳动节专号后曾停刊4个月,9月1日复刊。陈独秀决定将《新青年》作为上海党组织机关刊物,在复刊号发表头号文章《谈政治》,拥护无产阶级专政,鲜明宣示了马克思主义立场。

陈独秀和其他党员还到工人中开展大量宣传和组织工作。他们筹办《劳动界》和《伙友》两个刊物,面向工人、店员,宣传劳工神圣,鼓励大家团结组织起来。1920年11月,他亲自指导的上海机器工会成立,这是党领导成立的第一个工会。上海工人逐渐觉悟和组织起来,当年全市工人罢工运动达40次。以陈独秀等早期党员为桥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愈加紧密结合,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条件基本成熟。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经历艰难孕育终于应势而生。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为建党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评价他说:“那个时候有《新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主编的。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头有一部分进了共产党,这些人受陈独秀和他周围一群人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由他们集合起来,这才成立了党。”“他创造了党,有功劳。”

刚刚成立的幼年的共产党,在以陈独秀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组织工农群众投入大革命的洪流中,给帝国主义势力和封建军阀统治以强烈冲击。1927年,大革命失败,陈独秀因在大革命后期犯了严重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而被解除职务,离开中共中央最高领导岗位。此后,陈独秀又经历许多变故,成为一个复杂的人物。1942年5月27日,他带着终生不离不弃的家国情怀和种种遗憾,病逝于四川江津,结束了跌宕起伏的一生。

来源:《北京党史》2021年04期,作者陈丽红(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精选
  • 重庆
  • 调查
  • 财富
  • 评论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