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上午,贵阳,雨后初霁,景色清新。时钟指向9时整,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在贵阳隆重开幕。
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五年来,我们呵护环境防治污染,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性跃升。全力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森林覆盖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世界自然遗产地”数量全国第一。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8%以上,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30项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成果列入国家推广清单。绿色经济占比达到45%。
(黔西市化屋村山水醉游客)
贵州有多美?在惊艳全国网友的贵州旅游形象宣传片中,首先展示的,就是生态贵州之美:星空回望的家园,云雨的变幻中,珍藏着自然的瑰丽,镌刻着文明的足迹……今日贵州,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绿水青山正成为贵州人民的“幸福不动产”“绿色提款机”!
新国发2号文件为贵州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战略定位,提出要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为贵州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支持、注入了动力。贵州将以更高站位推进降碳,更大力度实施减污,更实举措扩绿提质,更深层次先行试验,继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优势,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让生态环境再上一个新台阶。
提升环保质量 增加“幸福不动产”
清晨,阳光穿透树林投下斑驳的光影,欢快的鸟鸣声不绝于耳……大自然的美妙令人陶醉。和往常一样,穿上工作服,带上柴刀、水壶、干粮,53岁的护林员王作辉向森林深处走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巡山护林,王作辉坚持了27年。
“护林工作马虎不得,保住了绿水青山就是保住了子孙的发展根脉。”这份外人看来无比枯燥的工作,在王作辉看来却责任重大。
国有扎佐林场是我省最大的林场之一,始建于1958年,经过60多年发展,全场经营面积达15.16万亩,森林蓄积60余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8.6%。
扎佐林场地处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区,横跨贵阳市乌当区、白云区、修文县、开阳县、息烽县和黔南州惠水县。“护林员以山为家,吃住都在林场。”场长李正平介绍,目前林场有护林巡逻员77人,潜心守护15万余亩莽莽青山。
五年来,贵州大力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狠抓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贵州以“绿”为底,全力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经济社会实现历史性跨越,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提升。2021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2.12%,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全省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9.4%,绿色经济占比45%……
如今,贵州正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优势,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增加贵州的“幸福不动产”,进一步增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本领。
滋养生态经济 打造“绿色提款机”
站在湄潭县复兴镇随阳山村八角山上,透过薄薄雾霭俯瞰,民居、田园、山水,好一幅如画风光。72岁的老支书范佐文做梦都没想到,昔日偏远的小山村,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
茶旅融合风光好,靠山吃山吃出“新味道”。以茶叶为主导产业,随阳山村种绿、护绿、养绿,坚持走茶旅融合发展道路,打造“茶叶为媒、茶海为景、文化为魂”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依靠好生态过上了幸福日子。
离复兴镇不远的永兴镇,扎实推进村庄规划“一图一表一说明”,全力塑造田园风光、田园建筑、田园生活。按照“农民建房进寨子,企业建厂进园区”的理念,建什么?建在哪儿?编制在图上,看得清清楚楚,写得明明白白。生态之美,留住了浓浓乡愁。
“目前,海雀村参与单株碳汇项目共有50户,每户每年收入1350元。今年,我们要努力扩大规模,继续推进碳汇经济发展,让家家户户都端上‘绿饭碗’。”在赫章县河镇彝族苗族乡海雀村,名誉支书文正友把他心里的“新算盘”说给记者听。
海雀村是我省单株碳汇精准扶贫试点地,参与单株碳汇项目的已有22500棵树,每年总收入有67500元。
“处处见绿,遍地生绿,绿色产业变成绿色银行,绿色让海雀更富。”文正友的话语间有兴奋、有感慨,“海雀村充分依托万亩林场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林下种养特色产业。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民宿,目前已建成18家,2022年预计能增加到38家。”
(赫章县一农家乐里的游客)
当前,贵州正在把绿色化贯穿“四新”“四化”各方面和全过程,将生态红利转化为发展动能,制造更多的“绿色提款机”。以绿水青山“滋养”绿色发展,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融合推进的贵州实践有力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最大力度减污 以绿为底精准“碳”索
4月4日,贵州首座“提篮”式公路桥梁——G320线花鱼洞大桥,凭在技术创新、美学价值及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度等方面的突出成就,被国际桥梁大会(IBC)授予古斯塔夫斯·林德撒尔金奖。这也是贵州第四个荣获该项国际大奖的工程项目。
该桥地处5A级风景区及水源保护区,在旧桥拆除过程中,针对各个施工阶段的作业污水,项目部自主设计了一套污水收集系统。污水经过收集、沉淀、隔油等处理,达标后再按要求进行排放。为降低施工影响,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项目部采用静态劈裂开挖施工方法,最大程度减少了对于环境的破坏。
花鱼洞大桥建设过程中,牢牢守好生态底线,更好地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是贵州坚定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体现。
这是一条波澜壮阔的绿色之路。
“我们公司电解槽采用的是目前国内外成熟、节能的530kA电解槽,设计直流电耗低于12500kW/t,节能减排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谈到节能减排话题,贵州兴仁登高新材料有限公司电解车间负责人姚敦永十分骄傲。
兴仁登高煤电铝一体化项目属2019年省级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现已建成投产年产25万吨铝液生产线,是国内在技术装备、节能环保、产品质量等方面均属一流的电解铝项目。
贵州兴仁登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先后投入1.4亿元建成国内先进的“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净化设施系统。这也是目前国内同行业优先建成的烟气脱硫设施,运行处理后的烟尘、二氧化硫、氟化物等废气排放量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
不只是减污,今年贵州首张林业碳票发行,覆盖碳减排量13.573万吨,预计可实现碳交易价值305万元。贵州正在抓住绿色低碳发展带来的机遇,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空间格局,以绿色为底“碳”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晴隆县在石漠化荒山上栽种花椒助力农民增收)
今日之贵州,优良生态环境是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抬头望天,是赏心悦目的贵州“蓝”;放眼看山,是万物葱茏的贵州“绿”;低头看水,是满河涟漪的贵州“清”。贵州将呵护环境防治污染,进一步跃升生态文明建设,让生态环境再上一个新台阶。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