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渝论 > 正文
探索“三社”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密码② | “三社”融合释放五大经济效应赋能乡村振兴
03-10 10:02:58 来源:重庆日报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作为引领生产、流通、信用三大要素融合的中坚力量,供销合作社依托自身优势在农民组织优化、农业社会化增效、农村金融服务提质等方面形成促进“三农”发展的五大经济效应,使农民得到了实惠、产业得到了振兴、农村得到了发展,为乡村振兴发挥了独特组织和服务作用。

打造嵌入式利益共同体,增强为农服务能力,提升农业产业链资源整合效应。积极推动各层级社有企业之间,社有企业和基层社、农民合作社、综合服务社之间的产权股权联结,广泛吸纳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入,提升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产业供应链和销售链资源整合。石柱县沙子镇信用合作社结合当地自然资源禀赋,通过“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层社+农村综合服务社+农户”等模式共建产业联合体,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股份合作、生产合作、服务合作,充分利用“村村旺”等平台促进前端和后端经营主体深度合作,以合作促融合不断争取优势资源。

引导农村金融“回归”主战场,稳妥推进风险共担机制,增强金融服务支持效应。市供销合作社协同联动,主动发挥信息优势,打造农村金融服务平台,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涉农金融机构“回归”农村金融主战场。积极推动形成市、区县、乡镇、村四级金融服务体系,试点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分级式信用评价体系,设立风险补偿基金、互助基金、反担保等线上线下产业链金融产品和服务,延伸金融服务纽带。长寿区供销合作社与区农村商业银行等联合开展“兴农易贷”,深化与农保公司金融合作,创新涉农专项担保业务进行风险补偿,确保农业经营主体享受贴息政策,保障农村产业发展的资金要求。

统筹盘活农村资产,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扩大农业规模和范围经济效应。市供销合作社勇于担当,加强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利用财政支农资金、社有企业资金、农户土地资本等盘活乡村闲置资产。一方面,加快生产与供销的农业产业链深度融合,在产前充分了解市场行情,以“订单式”生产创新解决“谁来种,种什么,怎么种”问题,根据产业链形成规律打造一批上下贯通、横向纵向联合的专业合作社,拓展农业产业链规模。另一方面,深化农业与金融结合,有效发挥供销社和涉农金融机构对市场引领和金融服务的经营组织优势,促进传统农业生产种养销模式提档升级,释放供销合作社助力乡村振兴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

培育优质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产品质量亮点工程,激活农业高质量发展产业效应。市供销合作社加强对各区县的指导督促,由供销合作社企业和基层社、专业合作社组成经济联合体,根据区县产业基础着力扶持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推广农业生产标准体系,提供规范化农业专业服务,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围绕生产、供销、信用三个关键性端口构建共生型农业服务体系,结合各方优势资源培育农业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不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长寿区供销合作社为标杆养鸡股份合作社强化担保贷款和资金互助力度,扶持其从事饲料研发生产、蛋鸡养殖、蛋品经营和有机肥生产销售,树立农业产业的品牌示范效应,激发“三社”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效应。

巩固农业供销根基,营造向上的农业产业生态,把握好农业产业安全效应。市供销合作社大胆创新试点,依托“三社”融合坚持以我为主的农业产业安全观,坚持要素资源投入为农业产业安全提供保障。渝北区大盛镇青龙村“一社三部”就是典型案例。一是动员农民将土地交给集体经济组织,改分散经营为集中经营,统筹公积金和公益金解决民生需求,保证农业项目的持续经营;二是规范设置“生产合作部”“供销合作部”“资金互助部”,三部协调实现撂荒地等生产要素再生产;跨区合作和分工分业推动兼业农民变职业农民,实现“定格、定人、定岗、定责”,保障农村劳动力有效供给。

作者:肖忠意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精选
  • 重庆
  • 调查
  • 财富
  • 评论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