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消息,时处寒冬,路边还有着厚厚的积雪,空气中寒意逼人,在哈萨克斯坦国立民族大学内却暖意融融,人头攒动。
当地时间8日,“2017感知中国·重庆篇—哈萨克斯坦行”“重庆时光”城市形象图片展在哈萨克斯坦国立民族大学东方语言系拉开序幕,精美图片、立体生动的AR及激光投影,诠释着山水之都、开放重庆的别样魅力。
活动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指导,重庆市政府新闻办等单位主办。哈萨克斯坦外交部阿拉木图市分部主任茹思兰·伯特勒克夫,哈萨克斯坦国立民族大学、哈萨克斯坦国际关系与世界语言大学孔子学院院长等教育机构代表,著名汉学家,哈萨克斯坦国家艺术馆、国家中央档案馆、国家科技图书馆等主要负责人,阿拉木图市文化局、政府新闻办、旅游外事局等政府机构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阿拉木图市领事馆总领事张伟、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总裁向泽映、重庆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黄振伟等,150余名中外嘉宾出席本次活动。哈萨克斯坦国家电视台等13家媒体参与报道。
哈萨克斯坦外交部阿拉木图市分部主任茹思兰·伯特勒克夫(右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阿拉木图市领事馆总领事张伟(右二)、哈萨克斯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右三)、哈萨克斯坦国立民族大学东方语言系主任(右四)、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总裁向泽映(右五)出席开幕式
“一带一路”西进第一站迎来老朋友 “重庆时光”惊艳阿拉木图
当日上午,古老的中亚历史文化名城阿拉木图迎来了老朋友——来自中国重庆文化、商贸、旅游界的客人,以及他们带来的“重庆时光”图片展。
在展览入口处,一组大气磅礴的图片展示了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成果——在中欧(重庆)班列起点沙坪坝区团结村,满载货物的火车蓄势待发。这吸引了许多哈萨克斯坦人的目光。
哈萨克斯坦是“一带一路”倡议向西延伸的第一站,也是中欧(重庆)班列出国后的第一站。“早就听说中欧(重庆)班列,但只是在电视中看过。”哈萨克斯坦科技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员卡米洛娃(音)告诉记者,有机会一定要去重庆看看,这趟不可思议列车的出发地。
另一边,前不久爆红网络的上下五层“黄桷湾”立交、穿楼而过的轻轨、“停靠在八楼的二路汽车”屋顶公交车站、飞渡长江索道、十层楼高的人行天桥等独具重庆特色的3D城市景观,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及民俗风情也备受瞩目。“同为历史文化名城,阿拉木图的街道平坦宽阔,重庆的立体风光和城市建设令我们感到称奇。这些究竟怎么做到的?”哈萨克斯坦国立师范大学大三学生阿曼达伊娃(音)惊讶地问。
“很多学生看到重庆的图片后,都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纷纷表示想要去重庆学习工作。”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DAUREN DUYSSEBAYAV打趣道,“我刚刚也拍了很多照片,发给了我的很多朋友,他们都说特别想去重庆。”
哈萨克斯坦外交部阿拉木图市分部主任茹思兰·伯特勒克夫发表致辞
感知中国感知重庆 中哈人文交流进一步深化
在开幕式上,哈萨克斯坦外交部阿拉木图分部主任茹思兰·伯特勒克夫表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紧密对接,中哈互联互通成效明显,2016年,中欧班列(重庆)开行413列,货值168.8亿元人民币,在所有中欧班列中位居第一。中哈人文交流日益密切,“中国热”“汉语热”在哈持续升温,两国互派文艺院团、互办各类展览逐年增多,“中国文化日”“欢乐春节”等活动在哈引起热烈反响,特别是去年由国务院新闻办主办的“感知中国·哈萨克斯坦行”活动。”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阿拉木图市领事馆总领事张伟介绍,自去年8月举办了“感知中国”系列活动,并在哈萨克国家图书馆设立“中国馆”,仅过了一年,阿拉木图的博物馆就有了中文解说,阿里法拉比大学的校园里有了OFO共享单车,哈萨克版《我是歌手》节目中有了中国声音,越来越多的哈萨克斯坦年轻人想到中国留学。张伟透露,明年,大家就能欣赏到《音乐家》、《伊犁之恋》两部中哈合拍的电影。
“这次‘2017感知中国·重庆篇——哈萨克斯坦行’活动,旨在去年活动的基础上,通过‘重庆时光’城市图片展、中华文化展示等活动,进一步深化重庆与哈萨克斯坦的人文交流和经贸往来,让大家深刻认知中国、认知重庆。”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总裁向泽映表示。
“重庆时光”图片展持续一周,还将在哈萨克斯坦国家图书馆“中国馆”进行展出。
原标题:2017感知中国·重庆篇走进哈萨克斯坦 重庆时光展盛大开幕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