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消息, 一九零七年,春柳社演出《黑奴吁天录》。
一九三七年,张瑞芳(饰香姐)与崔嵬(饰卖艺老汉)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剧照。
一九四一年三月,孩子剧团在重庆国泰大戏院演出六幕儿童剧《乐园进行曲》。
抗战时期,《屈原》在重庆演出剧照。
抗战时期,怒吼剧社在重庆演出话剧《安魂曲》,主演曹禺、张瑞芳。
抗战时期,中华剧艺社在重庆首演《大地回春》,秦怡(左)饰黄树惠。
新中国成立初期,宋庆龄与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儿童剧团演员在一起。
上世纪五十年代,《茶馆》演出剧照。
1956年,重庆市文工团排演的《四十年的愿望》剧照。
一九六三年,周恩来与中国福利儿童艺术剧院《小足球队》剧组演职人员亲切握手。
1986年,北京人艺演出《狗儿爷涅槃》。
今年是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
11月21日,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大型图片展与中国话剧协会西南大区优秀原创剧目展演在重庆国泰艺术中心拉开序幕。500余张珍贵的老照片讲述了中国话剧一百余年的沧桑巨变。
孩子剧团在重庆国泰大戏院演出《乐园进行曲》的剧照,第一届戏剧节《全民总动员》的演出海报,话剧“四大名旦”秦怡、白扬、张瑞芳、舒绣文的合影……在一张张黑白照片面前,我们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分明感受到中国话剧在百年孕育中的蓬勃生机。
19世纪末,欧洲的话剧涌入中国。但要说到中国话剧的起源,则不得不提到一个留学日本的中国学生团体——春柳社。
1907年2月,刚成立不久的春柳社在东京演出了小仲马的《茶花女》片段。4个月后,春柳社演出了根据《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的话剧《黑奴吁天录》,引起东京戏剧界的轰动,《早稻田文学》认为中国青年的这种演剧象征着中国将来的无限前途。这两场在当时被称作“新剧”的演出,让人们看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演剧形态,开启了中国话剧的漫漫长征。
“中国话剧从诞生之日起,便与时代变革同频共振。”重庆市话剧院院长陈家昆介绍,春柳社演艺部的章程所定的宗旨是“改良戏曲,为转移风气之一助,无论演新戏、旧戏,皆宗旨正大,以开启智识,鼓舞精神为主。”
1919年,“五四”运动新剧倡导者提出,以西方戏剧为榜样,创建新剧。在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的影响下,胡适首先创作了《终身大事》,于是有了社会问题剧的兴起。这一时期,中国戏剧的杰出人物田汉则领导南国社,在中国南方推动演剧的先锋。
“‘五四’时期是一个‘吸纳新潮,脱离陈套’的时代。”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会长田本相称,在“五四”时期,“刚刚觉醒的中国青年,以前所未有的大胆和勇气,表达心灵的苦闷和向往。”
20世纪30年代,中国话剧走向成熟,曹禺的三部经典:《雷雨》《日出》和《原野》成为其一大标志。这一时期还出现了话剧演剧的职业团体,以演剧的收入维持剧团的生存。
抗战爆发后,国内著名的戏剧团体和文艺、演艺界知名人士先后汇聚重庆,在这里创造了中国戏剧的“黄金时代”。
当时,重庆聚集了怒吼剧社、上海影人剧团、农村抗战剧团等50多个戏剧社团,导演郭沫若、阳翰笙、田汉、夏衍……演员白杨、张瑞芳、舒绣文……可以说,中国话剧最顶尖的人才都汇聚于山城,参与并创造了这个辉煌的时代。更值得一提的是,1941至1945年,重庆举办的四次雾季公演,共演出大型话剧100台以上,成为抗战大后方的戏剧盛事,至今仍在中国戏剧史上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话剧迎来春天。
1950年中央戏剧学院成立,1956年上海戏剧学院成立。随后,第一届全国话剧观摩演出大会举办,共演出多幕剧30部,独幕剧19部,如《四十年的愿望》《明朗的天》和儿童剧《马兰花开》等,代表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话剧的成就。其中,《四十年的愿望》就是由重庆市文工团(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文艺大队,今为重庆市话剧院)打造,被周恩来赞誉为“一出歌颂中国工人阶级的好戏”,并获得第一届全国话剧会演演出一等奖等七项集体和个人奖励。
这一时期,北京人艺推出《龙须沟》《茶馆》等一批代表性剧目,成为新中国话剧的突出成就之一。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话剧也惊喜不断,1986年,北京人民艺演出《狗儿爷涅槃》,引起强烈反响,被推许为当代剧坛最成熟的剧作之一。
进入新世纪,中国话剧迎来了多元发展的时代,民营社团、小剧场、戏剧节不断涌现。在曾经的戏剧重镇重庆,重庆市话剧院推出《河街茶馆》《朝天门》等优秀剧目,303等民间剧社也活跃在戏剧舞台上。
原标题:1907-2017珍贵老照片讲述中国话剧百年历史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