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华(右)在贫困户家里了解情况。
重庆日报消息,“老乡,我走了,还得赶路呢……”10月12日下午,奉节县平安乡林口村,陈建华向贫困户张世富挥手作别,又匆匆赶往下一个贫困户家中。
平安乡是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这几天,是该乡交叉检查的日子,身为文昌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的陈建华便整日带着几名队员在向子、林口等村走访,每天走访十几户贫困户,非常忙碌。
这是陈建华来到文昌村的第三个年头,也是他二度出任该村的驻村工作队长——之前半年,他曾返回原单位县委机要局工作。前不久,县里又把最熟悉平安乡和文昌村情况的他推上了前线。
重返文昌村,陈建华的心境和之前大不一样,“现在感觉胜利就在眼前,心里充满希望,干劲更足了。”他对重庆日报记者说。
文昌村位于奉节县最北端,地势呈两山夹一槽。两年前的7月,陈建华第一次来到文昌村,村里的贫困状况让他着实吃了一惊——村里649户2258人中,大多是留守的老人、妇女和儿童,其中贫困户有79户317人。
当时,村里的道路坑坑洼洼,有一截没一截,产业基本没有,老百姓只会种植苞谷、洋芋、红苕等“三大坨”,虽说吃饱饭不成问题,但没啥余钱。
“精准扶贫,缺啥补啥。”陈建华梳理出村里的两个痛点:交通不便和产业空虚。于是对症下药,将扶贫资金主要用在了这两个方面。
两年来,文昌村共新修公路4公里,硬化村道5.85公里,整修泥结石路10公里,整治公路22.3公里,基本实现自然村和撤并村“村村通”。
产业发展也是按部就班进行。“2016年,为了解决老百姓脱贫增收的紧迫问题,村里发展了生猪和豆腐柴。”陈建华说,村里向每户贫困户发放1000元的仔猪补贴,每头仔猪再发放约140元的饲料补贴,充分调动了老百姓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当年,文昌村养猪1781头,出栏1200多头,收入350万元。
一些贫困户抓住了机遇,成功脱贫。五社贫困户喻德兵便是如此,踏实肯干的他紧跟扶贫政策,生猪养殖规模发展到了200多头,还牵头成立了奉节县春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为了当地脱贫致富的典型。
脱贫要高质量,仅仅依靠这些传统产业可不行。这一点,陈建华心知肚明。“要想长久可持续脱贫,光伏产业是一个好门道。”他思忖着,文昌村光照条件好,何不利用这个优势发展光伏发电呢?于是,经过积极争取,由市财政投入32万元,村级自筹40万元,文昌村建成了90千万瓦的村级光伏电站,已于今年6月10日并网发电,预计年收入可达7.5万元。
断头路变成了畅通路,“三大坨”变成了“生态肉”,这些可喜的变化让陈建华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他说,第一次当队长感受到的是紧迫感和压力,而第二次当队长,心里则有了底气,“尽管我们村的基础设施仍需进一步加强,豆腐柴产业发展见效还需时日,但现在市里、县里对深度贫困乡镇的帮扶力度这么大,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又将给我们带来更多好政策,文昌村的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
(原标题:陈建华的干劲更足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