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消息,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虽然离春节还有一段时间,但不少朋友已开始规划假期休闲计划。看电影绝对是不能少的一个选项,何况已有包括《捉妖记2》《唐人街探案2》等多部大戏定档春节档。
不过,最近不少影迷购买春节预售电影票时,都发现往年此时常见的8.8元、9.9元低价电影票不见了踪影,最低票价也要19.9元。记者调查发现,原来各大片方联合提出,今年春节档期间将限制“票补”的力度,全国影院票价不得低于19.9元,补贴票数方面也有限制,单部影片不得超过50万张。为何各大片方联合出台这一举措?这将对今年春节电影市场有什么影响?
北京市民王先生说,上周四他在某购票网站上还看到春节期间有低至14元的优惠票价,但最近所有电影优惠价格最低也涨到了19.9元。
这还得追溯到最近传出的一则“春节档票补将受限”的消息。据了解,这项措施正是由春节档各大片方联合提出的。
安徽黄山金逸影城负责人左翔羽向记者证实了这一政策:从2月15日除夕到3月2日元宵节,全国影片票价普通观众实际支付部分不得低于19.9元,但特殊身份或条件限定的长期合作不在其列。
2014年国庆档,影片《心花路放》在猫眼平台首创9.9元超低价看电影模式。所谓的“票补”说白了就是“开业大酬宾”,不管赚不赚钱,把观众先吸引来再说。票面价格30元的电影票,9.9元就卖给观众,剩下20元差额再自掏腰包补给电影院。
完美世界院线总经理吴鹤沪解释说,起初这种做法主要为了拉动前几日的票房,带动影院增加排片,“花很大投资拍的影片都想在第一时间拿到票房。不然每周电影市场就像举办集体婚礼一样,有大量影片出现。采取自己先掏钱的方式,往往‘票补’补在第一天下午、前三天的黄金时间,造成虚假繁荣,吸引观众。”
“潘多拉的盒子”就这样打开了。大家都在同一个档期内,你卖9.9元,我狠狠心卖8.8元。观众是增多了,但是片方真的赚到钱了吗?业内估算,2015全年440亿元票房中,“票补”占了30-50亿元。去年春节高达33亿元的票房,相当一部分来自“《乘风破浪》5元起抢票”这样的赔本赚吆喝,之后暑期档、国庆档、贺岁档,片方纷纷陷入烧钱的怪圈,甚至出现了“没有5000万元‘票补’别进贺岁档”“没有1亿元‘票补’进不了春节档”的说法。
此前香港电影人吴思远曾痛心疾首地说,这种烧钱补贴让观众对低价电影票习以为常,50元一张的正常票价反而成了暴利。如今,不想再饮鸩止渴的片方,终于在这个即将到来的春节档,再次达成一致——限制“票补”。
吴鹤沪认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可能效果很好。但明白“票补”是怎么回事后,片方就会主动结合起来,这种对“票补”的限定于各方都有利,“不然恶性竞争,大家都在‘票补’,等于没有补,受害者是影片本身。虚假的票房数据实际上是片方自己在里面掏了很多钱。”
左翔羽认为,虽然“票补”受限,但这10元左右的差价对观众来说并不敏感,目前从预售看,对春节档票房影响应该不大。整个春节档市场非常巨大,19.9元其实是中等偏下的价格,对现在的电影观众来讲相对比较便宜。目前,全国春节当天预售已有6000万元票房,相当于去年春节当天7.6亿元票房的8%,预售情况非常好。
业内人士透露,一部影片想大规模“票补”,投入至少在3000-5000万元。这种竞争环境,严重挤压了中小成本影片和文艺片的生存空间。限制“票补”,从长远看更有利于促进中国电影市场由野蛮生长向追求质量转变。剔除“票补”产生的低价因素,电影本身的口碑将对观众的购票行为起到更具决定性的作用。吴鹤沪表示,“票补”主要是为从别的影片里抢观众。“票补”取消之后,观众的选择更加真实,影片票房关键在于题材、口碑是不是形成话题,而价格并非决定因素。
原标题:春节档电影“票补”将受限 单张票价不得低于19.9元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